老奸巨猾的秦檜發覺異樣,就足見趙構的高明之處。
而眼前的趙昚雖然繼承了皇位,但由於出身的問題,以及在宮中經受的那種皇子間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的場面太少,所以作為一個帝王,如今駕馭群臣的手段太少了。
而且趙昚在宮中時日也就一年,連太子都沒有當過,根本沒有培養出什麼心腹勢力,所以成為皇帝后卻被朝中大臣制衡。
還有一件事讓史浩起疑,趙構為什麼要退位?兵變平息,秦檜被誅,天下太平,趙構應當能夠重整山河振興社稷,可卻出人意料的退位,這跟秦天德之間又沒有關係?
更重要的一點是,不論各朝各代,正常的新皇登基前,老皇帝都會提前佈置好一切,為新皇留下可用之人。例如將一些新皇可以倚仗的名臣干將貶官斥責,等到新皇登基將這些人官復原職,使得這些人對新皇誓死效忠,這在各個朝代都是屢見不鮮的。
雖然有些大臣能夠看明白這一點,但那些被新皇官復原職的大臣依舊對新皇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這是為了保證皇權的延續,保證新皇能夠控制朝政,防止皇權旁落的必要手段,可身體健康的趙構居然沒有替趙昚布好後路,就那麼禪位了,這使得趙昚身為皇帝,在朝中變得如此孤立。。。
不對!太上皇給官家留下了輔政之人,那人是秦天德!
史浩今日終於想通了這一點,不是他聰明,也不是其他人笨,而是因為秦天德對趙昚的態度實在是很難讓人相信秦天德是趙構留給趙昚的輔臣!
若不是今日因為嶽震的話,使得他對秦天德心中大恨,動搖了他曾經對秦天德判斷,從而從頭到尾仔細將這一年多的事情捋了一遍,他也不可能發現這一點!
雖然秦天德逼迫趙昚下旨,令他三代子孫不能涉足仕途,使得史浩對秦天德恨之入骨,但他畢竟是史浩,不是範同那種卑鄙小人,在他眼中社稷遠重於一切,因此他需要弄清楚秦天德是否真的是趙構留給趙昚的輔臣!
仔細的回憶起秦天德被封為國師之後的種種舉動,不廣收黨羽,卻以一人之力力抗官家和滿朝文武,這是為了什麼?對他秦天德有什麼好處?
這是一個最大的疑問,他想不明白,不過他卻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人數雖少,但卻大都是年輕才俊的淮陰黨。
淮陰黨在朝中的代表不是胡銓也不是陳規,而是官職只有七品,年齡不過二十出頭的兩個監察御史,陸游和周必大!
而這兩人在倒秦日全都站在了秦天德的對立面,這是為何?秦天德辭官後,淮陰當中的其他人又或者跟淮陰黨有關係的官員都沒有表露任何異議,哪怕是遠在淮陰,秦府下人出身的淮陰知縣秦二都沒有異常,只是在縣丞朱熹以及主簿楊萬里的輔助下,兢兢業業的治理著淮陰,難道他們就不怕自己會受到秦天德倒臺的牽連麼?
淮陰縣最大的三個官員是真心在治理淮陰,這一點史浩完全可以肯定,因為由於淮陰不受金人騷擾的超然地位,使得越來越多懼怕金人的百姓翻翻湧入。
流民的增加必然會給原本安定的淮陰帶去動亂,而秦二完全秉承了秦天德的狠辣手段,最初三日連斬了八十七名鬧事的流民,其中不乏周邊富貴人家的子弟,終於震住了所有人。
然後就是朱熹和楊萬里出面安撫,妥善安置,居然很快使得流民安頓下來,這不能不讓人稱奇,更讓人驚歎於秦天德在淮陰留下的治理的手段。
秦二不經刑部許可,擅自斬殺眾多百姓一事,尤其是富貴人家的子弟,這使得這些富貴人家動用錢銀疏通關係,想要令楚州府將其治罪。
傻乎乎的楚州知府居然是個要錢不要命的人,只以為秦天德辭官,便想對付秦二,上書朝廷請求將秦二以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