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葛小若來說,常晴這個對手和以往的所有對手都不同。
何虹是削球手,即便是偶爾會進行削球反攻,變化也不會太多,她的防守就是削球,進攻就是直接發力反攻,最需要小心的就是何虹的旋轉,只需要自己在節奏和速度上掌握好,擊敗何虹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她的對手,就算是換做宋芳瑜或者秋曉楠都是一樣,秋曉楠是快攻手,快攻這項技術,如果打的不夠強,正手質量不夠高,就壓不住後來崛起的弧圈球之流,所以,如果單拼快攻,葛小若的實力絕對是在秋曉楠之上。
秋曉楠和宋芳瑜相差不過一歲,屬於同輩,但無論是當年在亞錦賽上,秋曉楠單打輸給宋芳瑜獲得亞軍,還是兩人相差兩位的世界排行,都說明瞭宋芳瑜在單打上總是比秋曉楠略勝一籌。
固然有兩人的水平的影響,但是更大的原因,還是在打法上。
宋芳瑜是弧圈球。
比起傳統的左推右攻來說,弧圈球的加轉在爆沖當中,會給對手帶來除了力量和速度以外的更難應對的另一個特點——旋轉。
在女子桌球當中,旋轉的威脅遠遠大於力量和速度,因為女子桌球的力量原本就普遍比男子桌球更弱。
當然,部分暴力流選手除外。
常晴:應該不是說我,嗯。
但即便是面對宋芳瑜的弧圈球,葛小若也沒有感覺到如此大的壓力——
常晴不是單純的弧圈球,她簡直就是行走的戰術變化大師,打法變化大師。
她將直板的活打到了現在她能打出的水平的極致!
攻擊手段多樣,連環招層出不窮,一個不小心就要吃虧。
當兩人的實力差距縮小之後,技術手段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大。
在比分差距越來越大的第三局,葛小若忽然察覺到一個令她心驚的事實——
無論是剛過去的半決賽,還是上屆世錦賽的女單決賽現場,面對同樣年輕的宋芳瑜時,她的心態都是——好好發揮,穩住自己的心態,只需要防住來自對手的衝擊,壓制住她們就行。
全程她都是掌握比賽節奏的那個人,對手需要絞盡腦汁,手段盡出,去突破她的封鎖,找到戰勝她的方法。
最後,都以對手的失敗告終。
但是今天的比分卻完全相反!
需要手段盡出,時刻揣摩對方的打法用意,防住對手的進攻,找到可以突破的對手漏洞的人,卻變成了自己!
常晴的這個短球,是不是為了下一個進攻球做鋪墊?
她打自己的側身,是不是想引自己進攻,搓出長球,是不是想拉加轉弧圈?
這個回球,會不會變直線,還是繼續拉斜線?
心態上完全顛倒,導致葛小若在第三局以極快的速度失掉了大比分!
而她意識到這最危險的一點時,就是在第三局結束之後的間隔時間裡。
如果不是這一局結束後,她看見令人心驚的比分差距,開始反思剛才打完的幾局球,還意識不到!
很多人都是賽場上只想著怎麼打好球,根本沒有心思去當場復盤,一直到把整場比賽都輸完之後賽後復盤,才會反應過來,但那個時候,「學費」已經交完了,代價非常昂貴!
葛小若能在第三局反應過來,也是她能走到今天的原因。
「不可思議,面對世界排行第一的葛小若,常晴打的非常流暢,全程都掌握著比賽的節奏,現在大比分二比一,大比分領先的人,居然是這個十六歲的年輕小孩,這個左手持拍,兩面弧圈的小姑娘!」
二比一!
和男單決賽場截然相反的局面出現了,女單決賽現場,小將領先,距離冠軍更近的人,是常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