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8部分

、長遠性思維,卻不能說它是平衡性思維、調和性思維、妥協性思維。戰略思維中一旦失去創造性,隨之就失去了這一思維最具有生命力、最具創新力的部分。

“陛下,我們當如何做?”趙仁和趙勇相視後,齊齊施禮道。

問題在這裡提出來了,趙檉也不能不答,如何才能確保持續的、不斷的進取?趙檉便從怎樣製作戰略計劃、組織戰役、戰術行動給兩個人再上一課。

如果說在一般情況下,國家意志通常表現為代表國家行政權力的領導者的意志,那麼領導者真正的進取首先是思想觀念上的進取,不管取得多大的成功抑或遭受多大的失敗,思維主體也能透過最大限度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對經驗和傳統的超越。唯此才能產生真正有價值指導實踐的思維成果。

寬則漫無邊際,嚴責顧此失彼,究竟該怎麼樣呢?以為決策者不需要思考就知道國家利益是幹什麼,以為國家統治者無所不能,以為別國跟己國對現實認識一樣,以為國家和民眾是一個主體。但實際上他們很難對各部門專業的資料和推測做出質疑。好的決策者不是一概批准或懷疑,也不是代替部門去校正細節,而是善於迅速把握大局和本質。

戰略往往給人很全面,沒有方向、不果決的感覺,如果把所有因素不分輕重考慮起來,決策中樞便會‘過載’,最終難以及時作出決定,錯過有利的出手時機或不利時的避險時機。因此考慮所有因素的決策必然低效,因此必須對戰略進行簡化。

計劃的制定者不應在戰鬥中去軍官那樣指導攻城部隊如何爆破、火力掩護和突擊,但他會明確的指出關鍵在於打下哪裡。他也不會在戰役時想一部之帥那樣細緻考慮炮火準備、隱蔽待機,先期潛入,乃至作戰人員獲得補給等,但他應會給出爭取勝利的原則及勝利來臨階段攻佔與管理、軍事和政治經濟的大協調原則。

而當下趙仁和趙勇作為大宋的軍政一把手下一步要做的是根據皇帝制定的原則去組織和制定戰略,一是加快戰爭準備的步伐;二是要做好應付突發事件的準備。計劃的制定要考慮到各種複雜情況的發生。對於判斷正確的方案,要用殺雞用牛刀的辦法,不能拖拖延延,要一錘砸死,要搞出幾套副案,有備無患。進取性,是戰略思維主體的永恆追求。兩手準備,兩手硬,才能透過進取,最終把握事件發展的程序。

當然做出改變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自太宗兩次北伐失利,大宋長期慣於從弱者,被動防守者的立場制定戰略。他們意識到天下宏論在萬千鐵蹄下不堪一擊,千軍萬馬難敵遊牧民族南下野心,而天下一體,家國一系在內耗與**中使得將無忠心,士無死志。趙檉多年苦心經營逐漸扭轉了這種局面,今天之大宋在地區是大國,在整個世界也是重要的棋手,如今的戰略不應再是等待的、被動的,邊緣的,憤懣的,而是主動設計,主動佈局,製造機會,把握戰爭的主動,而不是等待。

當然改變必定要付出代價的,這更包含著你能夠拿出來相應的實力,才能承擔相應的代價。早年趙檉處於創業初期時,本錢小的很,他贏得起,卻輸不起,因此必須精打細算,守住自己的根基。而如今的大宋已經不是二十年前的大宋,一場失敗的北伐幾乎葬送了整個王朝,當前的大宋無論是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都能承受的住一場失敗。此刻既然決心去做就要敢於承擔損失,不能夠因為當初的斤斤計較而變的瞻前顧後……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被皇帝教訓了的趙仁兩人琢磨過味兒來了,敢情是自己廢了半天勁兒做了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他倆把底下人做的事情都給做了。而他們在屋裡拍腦門子制定的作戰計劃幸虧沒有執行,否則不僅皇帝不滿意,底下的人也得大罵自己的計劃是不切實際的做夢。

想明白了關鍵所在,作戰計劃的制定順利了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