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部分

地區只要有了區公所,那麼人民公社就等於名存實亡了,因為當初是在撤消區公所,以及鄉鎮編制之後,這才建立的人民公社。

1982之後,華夏的體制主要是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撤社並鄉、撤區並鄉、撤鄉並鎮。”

第一個階段就遇到了難題,光是重設鄉體制就花了兩年多時間。並且鄉體制恢復後,縣政府就給跪了,因為平均一個縣都有近百個鄉,比如仁義縣就有九十二個。而鄉雖然是由人民公社轉變而來,但是以前公社多簡單,農民沒有土地,公社管著生產大隊就ok了,但是等分到土地之後,就等於加重了政務,每一戶都得單獨管理,縣政府累得跟狗似的,也搞不定啊。所以區公所就有了市場。

區公所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幫著縣政府管理剛剛從社建成鄉的體制,因為這需要一個過度的管理過程,但是鄉實在太多了,即便透過區公所,管理起來也不方便。

如此就有了第二階段的“撤區並鄉”,也就是撤消一些區公所,把一些小的鄉合併,以此來減少縣政府的政務,這個過渡期,鄉的總數從全國八萬多個。減少到了五萬多個。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鄉的數量即便減少後。也仍然太多了,如此就有了第三階段的“撤鄉並鎮”,鄉的數量繼續減少,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鄉的數量已經不到三萬,最開始的時候數量可是接近九萬,減少了近三分之一。

而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全國還仍然保留著七百多個區公所。

到了三十年後。有些地區,也仍然還保留著鄉的編制,但是大部分地區已經沒有鄉了,縣級以下,就是鎮這個編制。

也就是說,撤區不一定會建立鎮,但是在經濟發達的地方就有可能在這過程中建立鎮,但是撤鄉,一般情況下就會合併成鎮了。

比較落後的地區才會經歷三個階段,發達地區直接一步到位或者是兩步到位。

區、鄉、鎮。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其實比較複雜,因為區有可能化成鄉。鄉也可能組合成區或是鎮,同時區又等於鎮又或是比鎮更大,而鎮卻又可能等於某個比較大的鄉……每個地方的內部政策,以及經濟發展,地理環境不一樣,在改制階段中,都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來搞的。

而北斗地區的路還有很長啊,先別說設立鄉的編制,光是目前設立區公所都是一拖再拖,還得等上面最終的政策出來。

以方大軍的估計,就算他把北斗的經濟帶動起來,怕也逃脫不掉三個階段的命運,因為全縣、全市、全省的政策擺在這裡,他不可能在這大山中自己搞出一個特區來。

但他也沒必要去改變,因為仁義的區比鎮更大,川內一個縣一般是二十個鎮的編制,如今仁義才十二個區,差不多現在一個區相當於是兩個鎮的面積,王宏文的年紀,還可以幹上十幾年,多了不說,只要給他幾年的保護時間,他有信心成長起來,這就足夠了。目前他的根基太弱了,離不開官方的保護。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王宏文上位的情況下,距離元旦還有近兩個月的時間,等把蜂窩煤的市場擼出個開頭,他就會把心思放在怎麼幫助王宏文上位這方面。

甚至他還有一點野心,北斗範圍目前七個公社,雖然佔地很大,可是人口太少了,佔據的主交通地段也太少,都是往兩邊的大山中去延生。

而北斗距離新場鎮中間相隔著一座山脈,其中有兩個公社,這兩個公社原本是屬於新場範圍內管轄,在他的計劃中,如果這兩個小公社也納入北斗的範圍,那麼他就直接可以面隊新場那條線上三個大鎮,即三個區公所的市場。

而且這個山脈的盡頭,已經和鋼鐵小鎮接壤了,這又等於是一個超級區公所,再加上北斗,這一片,就等於五個區公所連線了起來,等於佔據了仁義小半的範圍市場和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