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成本,也進行水泥試驗。
他這時已經走進了大門,進門後,左手邊是一排庫房,修建得比較簡單,雖然也是磚瓦的,但裡面沒有牆壁隔開,牆壁也沒有進行粉刷,食堂的牆面粉刷過石灰,畢竟是人吃飯的地方,要花費處理一下。
庫房也沒有大門,直接是敞開的,柱子之間的間距也很大。
庫房的進深在七米左右,出來就是一條公路,寬約六米,公路的裡面就是水泥廠的生產區,最開始就是破碎機,破碎完了後,會先儲存進倉庫,然後由統計員進行計算,按比例配上其餘生料,如粘土、精煤等,用攪拌機進行混料。
混合完生料後,往前面一點就是粉磨機,把調配好的生料進行粉磨,粉磨完了,會直接裝載進前面的大立窯中,多餘的混合生料會儲存進對面的倉庫。
當煅燒完成後,這裡會有一個履帶設計,因為煅燒的溫度上千,所以剛煅燒完,人體不能接觸熟料,必須由履帶輸送進製冷裝置當中,這套製備裝置佔地很大,有點似火車樣式,履帶從這一頭進,然後從另外一頭出來,總長約三十多米。
等熟料進行降溫後,這裡又需要一個統計員,根據熟料的重量,按照比例進行搭配混合料,比如煅燒過的煤矸石、礦渣等,搭配好之後,又會進行一次研磨,最後出來的就是水泥。
水泥出來了,會進行裝袋,一般分為五十斤和一百斤的設計,這裡需要一個包裝組,也需要一個統計員。
如此,四個統計員剛好用光,金池作為統計組長,是不會固定在一個崗位,至於李玉蘭,名義上是統計員,但實際上卻是他的文秘,比如做下會議記錄,通知下各部門開會等等,如果他不在的時候,有什麼事可以到李玉蘭那裡去登記,等他回來後在進行處理。
這時水泥廠的裝置都還沒回來,加上地面又沒有進行處理,還有預留出來的另外一個立窯建築地等等,顯得有些破爛,但一切都會好起來。
修建一個立窯的花費其實並不大,關鍵是立窯的配套設計,製冷裝置,那就比較坑爹了,五萬元錢一套,簡直就是坑死爹啊。
倉庫的背面是公路,生產區的背面是懸崖,是那種沒有泥土的懸崖,石頭都是整個大塊相連,所以不可能出現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情況,山頂上又全是樹林,這樣還可以吸收淨化排洩出來的煙霧。幾十米高的煙炊,這是立窯的配套,也是目前水泥廠的標誌性建築,隔得老遠都能看見。
他這時可不是進來參觀的,而是根據井縣水泥廠那邊的模式,以及自己的生產管理經驗,來進行分工。
整體下來,給分成了三個組:a生料的破碎和研磨、b熟料煅燒和製冷、c熟料的研磨和包裝。
而他一個人就兼顧了採購和貨運,等於把頭尾都給解決了。
a組由吉祥的唐超負責,搭配兩個統計員,其實統計員等於是監工和技術員的角色。
b組由插旗的陳大年負責,會搭配一個外面請來的技術員,負責機器裝置的維護和保養,需要成熟工,估計還是得從井縣水泥廠去挖人。
c組由角山的徐大壯負責,搭配一個統計員,這一塊會集中角山幫,好方便管理,這個組估計也是方大軍經常呆的地方,因為水泥成品就在這裡。
最後就需要一個車間主任來進行生產統籌,已經預定了井縣水泥廠的煅燒組長楊中建,必須要這麼一個有經驗的熟手,如果挖不到這人,他也會想辦法另外找人。
另外大型裝置送到之後,比如破碎機和製冷裝置,都會有裝置廠的技工來暫住幾天,教會工人如何使用後才離開,這筆花費由水泥廠承擔,不負責工資,但會負責吃住,當然如果懂行一些,會給塞個紅包。
方大軍一個人,兼任了廠長、人事部主任、財務主任、後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