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4部分

射擊陣地上向敵陣地上實施壓制射擊,為防止誤傷,各營的展開區域之間留有50到100米寬的間隙,標準稱謂是“營攻擊分隔線兼火力隔離帶”,通稱“子彈通道”。

從後方發射的子彈從士兵的身邊嗖嗖飛過,一波一波傾斜到敵方陣地上,遠處的敵軍陣地上,炮彈爆炸的閃光刺痛了進攻者的眼,剛走出戰壕計程車兵們可以同時聽到身後迫擊炮的射擊聲和一千五百碼外敵方陣地上的tnt轟爆聲。

德國人在前沿陣地並沒有過多的頑抗,中**的前鋒很快突破了他們的前沿防線。德國人自然是不會放任中**隊肆意的進攻,戰鬥的爭奪在一線主陣地展開。在中**隊剛剛湧出戰壕的同時,德軍佈置在一線戰壕裡的機槍就開始向中**隊散兵線零星地射擊起來,但中**隊壓倒性的炮火遏止了德軍的火力運用,反應靈敏的華軍輕型、中型迫擊炮迅速向暴露的德軍機槍射擊陣地開火,將其消滅或壓制。但是德國人利用凡爾登原有的工事,設定了很多的防禦設施,一旦被壓制,馬上就有替補的火力點出現。配備一線的速射炮以步槍的射速向中**隊的散兵線猛烈開火,給以行軍步伐前進中的中**隊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遭到阻擊的中**隊很快召喚火炮,對德國人的火力點進行壓制。若干連隊的精銳士兵被集結起來,手持輕便的自動武器,在下級軍官的帶領下;對德軍的防線薄弱位置進行突擊。

而德國人也做了對應的處置,他們將強擊步兵,和精銳的步兵連隊組成“風暴突擊隊”,在中**隊的攻擊波次之間和夜間發起反衝鋒,大量的殺傷了突入核心陣地的華軍部隊。

為了奪取凡爾登外圍的野戰工事,完成對凡爾登的戰略包圍,中**隊冒著德軍密集的火力,發起最後的衝鋒。在衝近到距離戰壕不到20碼時,最精銳的戰鬥工兵被派到了第一線,他們紛紛投出了手榴彈,手榴彈爆炸的煙霧剛剛騰起,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還有衝鋒槍,躍向敵戰壕,不管戰壕裡有沒有活人,先放一排槍,再挺槍亂刺,傷員亦不放過,非要連刺數刀,再用槍托砸碎腦殼不可——之前的戰鬥中,一箇中**隊的下級軍官就是在攻入敵軍陣地後,被一名受傷的德軍從後面用刺刀插進脖子裡,不治而亡。

在有些地段,德軍設定了完善的陣地和防禦體系,依託房屋設施或特殊地勢構築了較為堅固的土木工事,其中甚至有水泥碉堡。炮火無法直接命中,光用手榴彈也不足以將其壓制。戰鬥工兵在這時再次出動,兩三名工兵時而匍匐,時而躍起,幾臥幾起,便神奇地移近敵軍工事,在工事薄弱處或射擊口附近放置一個或大或小的炸藥包,點著引信後迅速奔離,閃光一過,碎木爛肉四下飛散,敵工事土崩瓦解。”;

就像丘吉爾的日記裡所說的,僅僅是外圍野戰陣地,雙方就陷入了白熱化的爭奪。在連續長達4天的爭奪中,中國遠征軍付出了近五萬人的傷亡代價;才最終佔領了凡爾登外圍。而在左翼的美軍;前後死傷三萬餘人後,也只是完成對凡爾登的包圍就難以寸進。

而真正傷亡慘重的,發生在北線的英法聯軍。作為主攻的方向,英法部隊在這裡集結了一百八十七萬大軍,還調集了華軍和美軍的坦克裝甲力量。這樣大規模的集結,自然是瞞不過德軍的,德國人同樣在這裡集結了近一百四十萬軍隊。

北線的戰鬥是和南線同時發起的,在五天之內,由於德國人有意識的放棄。聯軍從出發地亞眠連續突破七道防線,在10月21日兵臨那慕爾。而就在這裡,這場大戰中最大的裝甲大會戰在以那慕爾、蒙斯、布魯塞爾的三角地帶的低地平原展開。

在這片曠野上,德國皇太子親自率領的第八集團軍,集結了近三百輛裝甲坦克。在他的對面,是聯軍包括中美軍隊在內的近一千一百輛坦克和裝甲車輛。

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