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漢軍,還不具備能跟匈奴決戰,並且可以戰而勝之的能力。
所以,貿然發動河套戰役,只會造成一個結果:漢匈戰爭,肯定會跟歷史上一樣,打成一個消耗戰,持久戰,沒有個十幾二十年的拉鋸,根本分不出勝負。
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漢軍,會喪命於這場漫長的拉鋸戰之中。
而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漢室的經濟和財政以及民生,肯定要被拖累。
至於匈奴服軟?
呵呵……
歷史上,從馬邑之謀後,匈奴經歷了軍臣、伊稚斜、烏維、兒單于、呴湖犁等九代單于,有過投降的嗎?
哪怕是在烏維死後,匈奴五年內換了三個單于的危險之時,匈奴人也依然選擇繼續作戰。
劉徹清楚的記得,歷史上,在那個困難時期,匈奴人表現出了比中國儒家所說的忠貞之義還要團結的君臣關係——兒單于即位後,小豬派了兩撥使者前去匈奴,一撥去給單于弔唁,一撥去給右賢王弔唁,企圖離間匈奴君臣。
但,當時的那位匈奴右賢王,做出了一個讓人驚訝的決定——他將所有的漢使,全部送去給兒單于。
這在以背叛和弒君作為傳統的匈奴,是很難想象和極為特殊的例子。
在那個時期的匈奴人,表現出了極高的團結和忠誠。
面對一個這樣的敵人,劉徹知道,要嘛不打,要打就必須速戰速決。
一戰就打掉匈奴的脊樑骨,第二戰就要上演漠北決戰,第三戰就要西進,斷絕匈奴與西域之間的聯絡。
然後收緊繩索,把匈奴人餓死在幕北。
不能做到三戰就滅匈奴,劉徹不會輕易發動對匈奴的戰爭。(未完待續……)
第六百零七節 定策(1)
然而,很多事情,劉徹都沒辦法跟自己的臣子說的太過仔細。
就算說出去,估計信的人也沒幾個。
就在劉徹傷腦筋的時候,來自新化城的報喜捷書,終於抵達了劉徹的御前。
“一網獲魚近百石?”新化城的捷報,讓劉徹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漢制,一石四鈞,一鈞三十斤,一石合一百二十漢斤。
漢代的一斤,大約相當於後世的半斤左右。
換句話說,一石等於差不多後世的三十公斤左右。
一百石,就差不多是三噸了!
三噸魚是什麼概念?
在後世的2013年,天朝年人均肉食消耗62公斤,其中魚類消耗二十六公斤。
目前漢室人口大約在四千萬到五千萬之間。
平均人年肉食消耗可能不足一公斤。
換句話說,假如新化城沒有撒謊,那麼,劉徹只要撒個兩萬次網,就能滿足目前的全國肉食需求!
要是能撒上十萬次網,那就立刻能趕英超美,跑步進入三代之治。
怎麼想,都覺得,這個一網獲魚近百石,都不那麼靠譜。
但不管怎麼樣,這個訊息還是暫時轉移了一下朝臣的注意力。
畢竟,新化城那邊,劉徹早就放過風了。
那個地方的許多地區,都將作為列侯們的額外食邑之地。
原本,很多列侯的印象中,新化那樣的化外荒服。蠻夷之地,能有什麼好東西?
也就一個人參跟皮毛讓人有些印象。
但。天寒地凍的,誰願意去?
許多列侯都是準備把不受寵的兒子什麼的往那邊一扔。當個備胎和後手。
但此刻,聽說了新化城居然一網就從河裡面撈上來差不多一百石鮮魚。
無數人都只覺得自己的小心肝撲通撲通的直跳。
肉這個東西,無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