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2部分

探道;“某的理解是否有誤?”

李風雲微笑點頭;“當今中土;大一統改革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順應潮流者必昌;逆流而行者必亡。齊王為了皇統;或許已經打算改弦易轍;要順應潮流;但可惜的是;支援他的人絕不允許其改弦易轍;否則齊王不要說奪取皇統了;連小命都無法保全。”

李百藥父子深有同感。改革必有代價;而中土的貴族階層尤其是豪門世家;是大一統改革的代價承擔者;所以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沒有妥協的可能;因此在對齊王能否以常規手段贏得皇統的預測上;李百藥父子和李風雲的看法不謀而合。

齊王若想贏得皇統;唯有武力;舍此以外;唯有指望奇蹟了;而奇蹟是非常渺茫的希望;但是;有希望總比沒有希望好;不論是齊王還是支援齊王的關隴本土勢力;現在都在努力爭取一線希望;都在指望奇蹟的發生。

“如果將軍預測正確;聖主為發動第二次東征;不得不在東都做出一系列的妥協和讓步;那麼齊王必能繼續留在戡亂戰場上;當然;前提是;他拒絕聖主的召喚;拒絕與聖主一起參加東征。”李安期若有所思的說道;“齊王與聖主之間的矛盾將因此而進一步惡化;而這一趨勢將迫使齊王不得不加快發展速度;而要加快發展速度就必須穩定地方;就必須完成戡亂;在這種局面下;將軍和聯盟又將如何生存壯大?是否會渡河北上;轉戰河北?”

“齊王居外發展;前提是戡亂;失去了這一藉口;如何居外?”李風雲笑道;“所以;在南北大戰爆發之前;齊王若想長久居外;就必須養寇自重。”

養寇自重?李百藥父子面面相覷;隨即恍然。這大概就是李風雲之所以能說服齊王;而齊王之所以敢於實施居外之策的重要原因吧。在齊王看來;寇就是寇;不論怎麼養都成不了氣候;都始終是手裡的棋子;孰不知李風雲正是要藉此機會發展壯大;一旦“養寇自重”變成了“養虎為患”;齊王失去的就不是皇統;而是楊氏的國祚了。只是;以中土一統以來國力的蒸蒸日上;以今日楊氏國祚之穩固;以齊王之自信;焉能相信“養寇”不成反為患?

“段使君請先生來此;目的何在?”李得夠多了;在李百藥父子的心中或多或少都能贏得一些信任;所以李風雲終於轉到了正題上。現在應該輪到你們向我透露一些真實有用的訊息了。

“段使君急於離開魯郡;離開這塊是非之地。”李安期笑道;“段使君推斷;將軍不但與崔氏有相當程度的默契;與齊王和關中韋氏亦建立了某種默契;所以魯西南對他來說處處都是陷阱;步步驚心;遂萌生退意。正好傳聞東征失利;聖主明年要繼續攻打高句麗;而段使君恰為聖主所信任;於是他決意藉此機會重返衛府;追隨聖主征戰遼東。”

李安期沒有明說段文操遣使來此的目的;但字裡行間表述得很清楚;段文操要走了;而且很快就要走;在段文操走之前;雙方可以合作;只要李風雲確保魯郡局勢不會急驟惡化;只要確保段文操可以平平安安的離開;那麼段文操將給李風雲足夠的回報。

李風雲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中所蘊含的機會;無疑;若聯盟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必定有效緩解糧食危機。

“聖主即將返回東都;魯西南即將掀起戡亂**;某即將深陷四面包圍之中;雖然某與某些人可能存在某種默契;但你們應該很清楚;某的價值在於實力大小;實力大;某的價值就越大;對手給予的默契也就越多;反之;對手會毫不猶豫的張開血盆大口;把某一口吞掉。”李風雲當即試探道;“段使君既然要離開魯郡;臨走之前當然要照顧到魯人利益;尤其是平民百姓的生存;為此;彼此之間是否可以保持克制;能不打仗的就不要打;能避免的衝突就儘量避免。”

李風雲一語雙關;說得含含糊糊;李百藥若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