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傻眼,自進入朝鮮以來,對手戰力雖然不強,但也沒有如此這般直接放棄一座城池的做法。特別是前幾天攻打安州城,清軍還真是費了些手腳才將當地拿下,這平壤城比安州城的防禦工事更為牢靠,守軍竟然選擇了不戰而退,實在是讓人感到意外的做法。
皇太極收到前線傳回的訊息也沒能理解朝鮮守軍此舉的真實意圖何在,唯一合理的解釋,似乎便是海漢人取消軍援之後所帶來的連鎖反應,讓一敗再敗的朝鮮軍主動讓出了半座平壤城。至於守軍會退守何處,這倒是顯而易見,橫亙在清軍面前的大同江,看樣子也不是一兩天內就能夠透過的天塹。
先鋒營並未就地組織一波強渡,因為北岸附近根本看不到任何船隻,所有的水面交通工具都早就被當局清理乾淨弄去去南岸了。清軍想要快速渡江,那大概就只能到城裡去拆門板來做木筏了。不過在發現了江對岸有影影綽綽的帆影之後,先鋒營的將官果斷放棄了這種不切實際的戰術。有了前兩次在江面上與敵軍艦隊遭遇的交戰經歷,清軍很清楚這種時候強行渡江就只能是白白送死而已。
一天之後,清軍的主力部隊陸續抵達了平壤城,他們在途中沒有遭遇到任何的武裝抵抗。準確地說,在安州到平壤這一百多里地,清軍甚至都沒有見到任何一個活人。朝鮮在這片地區非常堅決地執行了堅壁清野戰術,這樣的做法讓許多清軍將領都感到了一絲絲的涼意。
在十年前那次入侵朝鮮的戰事中,當時的後金軍也是以勢如破竹之勢就攻至平壤城下,但那次守軍可沒有直接棄城,而是守了足足四天三夜才宣告失守。而這次留給朝鮮人部署防禦手段的時間明顯要比十年前多得多,但對方卻果斷地選擇了棄城,這事怎麼看怎麼都透著古怪。
皇太極抵達漢城之後也沒有立刻展開渡江行動,而是先部署騎兵沿江岸向上下游進行偵察,尋找合適的渡江地點,然後召集了手下的文武官員召開會議商量對策。
陸上作戰,清軍可以說不怵海漢軍之外的任何對手,哪怕是同樣批次裝備火槍的葡萄牙軍,也曾在遼東與清軍對峙時不大不小地吃了些虧。但如果戰場轉移到水面上,江河湖海任何一種環境當中,清軍的裝備劣勢立刻就會被無限放大,在對手的武裝艦隊面前毫無對抗能力。
清軍的這個短板,對手把握得非常準確,所以才會在入侵朝鮮的過程中被數次擋在了江河面前。而如今這樣的狀況又一次出現,大同江這道天塹橫在了面前,如果再在這裡拖上個把月,那就算先拋開傷亡不計,對於清軍來說也得多耗費大量的物資,而如今清軍在朝鮮境內的物資運輸全部都是走陸路,從鴨綠江到目前所在的位置已經有好幾百裡地了,作戰行動每多耽擱一天,對於後勤的壓力就要大一分。
儘管清軍的陸上機動能力很強,但在朝鮮有意識地實施堅壁清野戰術的環境內,也不得不更多地倚重自家的後勤補給。多達數萬人所需的生活物資和戰鬥裝備對於後勤輜重是極大的考驗,而清軍在這方面的能力實在還稱不上專業。
皇太極召開的作戰會議並沒有商量出什麼妙策,還是隻能先採取謹慎的策略,等待確認江面上的防禦強度之後再做打算。
初步的偵察結果讓皇太極的心情更低落了,對岸明顯有數量不少的大型戰船出沒,顯然並不打算連大同江也一併放棄。如果想要在這裡渡江,那勢必會付出相當大的傷亡代價。更何況朝鮮提前將這附近的江岸清理得一乾二淨,清軍短時間內根本就弄不到足夠多的載具來完成大規模渡江行動。
如果能夠重新策劃入侵朝鮮的行動,皇太極或許會好好地重新考慮海漢介入戰事所帶來的麻煩,甚至會重新策劃一條更接近內陸的行軍線路,哪怕為此要穿越重重山區,應該也會比在大江大河邊一拖就是大半個月要好得多。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