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受所處環境和所能接觸的資訊層面限制,李溰看待問題的角度無疑是比較狹隘的,國與國之間的戰與和,親近與疏遠,都絕非偶然事件,而以他目前有限的見識,的確還難以看清當下這紛繁複雜的國際關係。
大明、海漢、清國、朝鮮,這四個國家在東北亞地區的博弈局面已經逐漸顯現出來,而朝鮮在其中只能暫時扮演一個弱者角色,其他三國的軍事實力都要遠勝朝鮮,會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去“安排”朝鮮,輪流充當朝鮮的宗主國。這其中大明是靠著兩百年來的積威對朝鮮形成轄制,清國則是以武力破局,在1627年的丁卯胡亂中便打破了朝鮮與大明的宗藩關係,強行插上了一腳。
至於海漢,雖然是最後一個進入這一地區的勢力,但由於在戰略規劃方面的準備更為充分,對前者取而代之的速度也是最快的。不管是大明還是清國,在對上了海漢這個新對手的時候都不免暴露出了武力方面的短板,而在當下這個拳頭說話的時代,海漢的鐵拳無疑讓他們難以招架,即便不甘也只能暫時讓出地區霸主的地位。
李溰的問題便是他只看到了這三個國家在對待朝鮮時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態度,而沒有看懂各種態度所反映出來的國際局勢。盛氣凌人的大明,蠻不講理的清國,以及精明無雙的海漢,不管哪一個國家,其實對朝鮮來說都非良伴,不過是壓榨朝鮮的方式各有不同罷了。
要真比較起來,反倒是大明對朝鮮的索取是最少的,近年來幾乎是無慾無求。後金在1627年入侵朝鮮之後便要求朝鮮每年繳納歲幣,而海漢更是將提供給朝鮮的所有援助都明碼標價,將軍援做成了一門生意。但朝鮮認為大明近年來對後金的放任是有意見死不救,而這種態度讓他們對於這個曾經的宗主國也越來越疏遠,甚至產生了某種恨意。
李溰便是持有這種想法的朝鮮人之一,在他看來,北方惡鄰都是不講理的野蠻人,他們使用武力攻擊朝鮮是惡人心性使然,而海漢人原本並非朝鮮的宗主國,要朝鮮滿足某些條件才肯提供武力庇護也是情理之中,這兩家的態度都是說得通的。但大明作為朝鮮兩百餘年的宗主國,對朝鮮面臨的危局不聞不問,這在他看來就實在說不過去了。
所以當今天的接風宴上,大明武官們表現出對朝鮮的“關心”,李溰在事後想起來卻不免覺得有些不快,認為這些武官的態度太過虛偽,對朝鮮的關心完全是一種表演。殊不知這些武官真正關心的並非朝鮮的死活,而是當地是否存在比較容易操作的商機,能讓他們入場獲取收益。
李溰努力回想自己在宴會上的言談表現,但也還是不敢確認自己是否有什麼失言或者不妥之舉,他想來想去,索性叫了隨從去把金尚久請過來。
金尚久睡到半夜被人叫醒,聽說世子急召,趕緊穿好衣服趕了過去。他聽完李溰的問題之後也是有些哭笑不得,心道世子莫不是喝酒喝糊塗了,怎地連自己先前做過些什麼也不記得了。
不過金尚久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耐煩,恭恭敬敬地應道:“世子,您在先前酒宴上與各國官員相談甚歡,並未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
李溰皺皺眉頭,心道自己只記得與大明軍官聊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話題,怎地後來還與其他國家的官員聊起來了?
金尚久接著說道:“世子昨晚向安南等國的使節詢問了不少有關南海人文地理的情況,看來是已經進入到狀態了。”
李溰這下更茫然了,他連自己跟誰談過話都不記得了,又哪還記得什麼談話內容。但想想確實有點可惜,這些話題或許對今後自己在海漢的學習生活社交都有益處,可自己竟然一點都回想不起來了。
李溰抱著一線希望對金尚久問道:“金大人,那你可記得我與其他國家的使節討論了什麼問題?”
金尚久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