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秋天的三個月,謂之容平。在這個時令裡,多天高風急地氣肅清,此時人應該像雞一樣夜黑而歸,晨曦而起,即要早睡早起;讓自己的神志得到安寧,以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並且收斂神氣以使與秋季的容平相適應,故而不可神志張揚,以保持肺氣清寧,這就是適應秋季時令特點而在養生上採取收斂人體之氣的一種策略。如果違逆了秋收之氣,就會傷及肺臟,並且因為提供給冬藏之氣不足,故而冬天就容易發生飧洩疾患。

秋天之養收,這實際上人們在生活之中也多早有感覺,一個明顯的例證就是,大多數人在談到秋天的時候都會想到同一個詞去為這個季節作定性,那就是秋高氣爽。這個意思大體人們都能感覺到,但為什麼會有秋之高,有氣清爽之說呢?從自然現象分析來看,秋高是因為在經過了夏天雨季的洗禮之後,大量的降水清洗了天空,使大氣中的塵埃雜質微粒大為減少,從而減少了穿過大氣時光能的散失,使大氣透明度大大提高,故而天空藍而高遠。氣爽則是因為我國地面主要受冷高壓的控制,下沉氣流盛行,驅走了原來的暖溼空氣。加之入秋之後氣溫宜人,人們出汗較少,幹而涼的空氣使人身上的汗液很快蒸發掉,身上的衣服有涼爽感,因此給人們以“氣爽”的感覺。但從《黃帝內經》的養生理論來看,之所以有秋高氣爽之說還在於秋之正氣為燥氣,而燥氣具有收斂之功的原因。

秋季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季節,處於一種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而且還是多變的季節,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熱、燥、寒。一般來講,從立秋到處暑可謂是秋陽肆虐的“熱期”,此時的秋陽像是在做最後的屬於壓軸戲一樣的表演,故此,不僅溫度很高,而且時有陰雨綿長,所以溼氣較重,二者雙管齊下,人們大多會面對一個“秋老虎”的炙烤。隨著季節的更替,到了白露過後,雨水減少又秋風登臺,天氣乾燥且晝熱夜涼,有“一早一黑冷嗖嗖”的民間俗語,此屬於稍有不慎就可能傷風感冒的“燥期”,舊病復發在此階段多成為了家常便飯。寒露過後,北方的冷空氣會不斷入侵,出現“一場秋雨一場涼”的“寒期”。可見,一秋者至少三變,也難怪很多人多有“悲秋”的情懷。

秋天無論從時令特點還是氣候變化所言,燥氣都是一個“主旋律”,《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所說的“天氣以急,地氣以明”說的也就是這個意思。從字面的理解我們不難看出,“急”形象地說出了燥氣的脾性,是一副風風火火不由你辯解的樣子。氣急而生的燥氣,讓那些溼潤變得燥硬,不知不覺中,衣服、室內的空氣都被抽乾了水分,地也就跟著變得明亮而透徹。當然,人自然沒有被放過,也不可能脫逃和迴避。那麼,是否就是被動的無奈,任憑秋之燥氣肆虐呢?不能改變時令的環境,但至少人們可以降低燥氣對人健康的侵襲,尤其是口渴咽乾、聲啞乾咳、面板乾燥等更是秋燥的主要表現。

秋季養生,先滅燥氣之火(2)

通常情況下,人們都在主張對症下藥,實際上,有其症必有其因,相同的症狀往往病因卻不相同,所以,對病證更要對病因。從秋燥來看,因為“燥”從火,所以,對於燥的防治,我們不妨從“水”的角度予以考慮,而倡導以飲食調養來抵禦“燥氣”,則多可達到“燥則潤之”的效果。具體說來,可以採取湯、粥等。湯如,將豬肺洗淨切塊,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撈起沖洗乾淨;將切成塊的兩個雪梨去心和核;約兩百根白茅根切短。5克陳皮用水浸軟,與豬肺、雪梨、白茅根一齊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