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由於時間關係呢,劉先生,對於你們當時修煤窯、蓋房子的細節不必作過多介紹了,說說後來怎麼樣?”
“建礦務局的場景,我不知道該怎麼說。工地大的很,有幾十公里,一眼看不到頭,可能要坐著飛機才能看到全景。工匠也很多,他們來自全國各地。開工的時候,眼前全是正在施工的工人,運沙土、運料的車輛日夜不停,空氣裡到處瀰漫著揚起的沙土,聽到的是‘叮叮噹噹’鍛造石材的聲音和機器的轟鳴聲。
我們跟著工程隊,能吃上玉米麵疙瘩,裡面再包點兒紅糖,那舒服勁兒真不知道咋說。但還是吃糠多,是那種散糠,手都捧不住,嚼進嘴裡,就著水才能嚥下去。菜有蘿蔔和白菜,還有鹹菜,我和夥計們能有這樣的條件兒,都十分高興,總算能吃飽了!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我們才能吃上一次白麵饃饃或者麵條。一次過節,工程隊給每人發了包點心,我記得很清楚,點心的裡面一層用白色的砂紙包著,外面裹著一張光溜溜的紅油紙,用黃色的紙線繩打著活結,點心上的油滲了出來,滲在外面的紙上。我有空就拿出來聞聞。可我一口也沒有捨得吃,一直給我老婆留著,她在鄉下。
那會兒,我才三十多歲,渾身是使不完的勁兒,幹活從不惜力。我身體也好,夏天干活累了,把水泥袋往地下一撐,倒頭就睡。第二天起來,鼻子裡、嘴裡全是沙子,我和工友們互相看著對方笑。到了冬天,我們睡在挖好的煤窯裡,冷風跟吹哨子一樣,在耳朵裡響個不停,我鑽在被窩裡,一道縫也不露。
這種日子過了6年多,那就是1981了,礦務局一期工程完工,不久就要出煤了,我們這一隊人,被安排去蓋礦務局的生活區,不像現在的居民小區,那時幾乎全是平房。這時候,日子好過一些了,我們住在蓋好的庫房裡,基本上天天能吃上白麵。我老婆在家裡,生活條件也好多了,分上了地,再也不用受生產隊的窩囊氣。
到了1984年,礦務局的煤礦和配套建築完工了。6月20日,要開慶功大會。當天省長也來了,那是我見過的最大的官兒。我坐在最前排,是要上臺領獎的。
省長講了話,他指著主席臺前邊剛挖出的幾罐車煤說:‘你們創造了高城的歷史,為國家作出了貢獻,人民將永遠銘記你們偉大的功績。’我在下面太激動了,合不上嘴,一直想笑。
最後,只有我們五十個人上臺領獎,省長親自為我們發獎品。省長先跟我握握手,給我戴上大紅花,並親手交給我一雙膠底球鞋,是‘解放’牌的。我們又在礦務局修了幾個月路。沒過多久,國家要設高城市,市中心就定在離礦務局不遠的地方。我的專長還是壘磚,被安排來市裡蓋房子。”
“恕我冒昧地問一句,劉先生,你們辛辛苦苦工作了8、9年,在完成礦務局的建設任務後,當時難道就只是發了一雙‘解放’牌的球鞋嗎?其他的,像工資、獎金?”
“哪有工錢,全是義務工,那會兒大傢伙都一樣,沒覺得啥。發工錢是後來的事兒,建礦務局的時候,一分錢也沒發過。”
“這在我們現在人看來是難以置信的,劉先生的經歷又一次印證了毛主席的那句話,‘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強大動力’。
好的,劉先生,別掛電話,讓我們稍事休息,一首歌過後,很快回來!就聽這一首吧,‘咱們工人有力量,嘿,咱們工人有力量——’”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2
“現在是北京時間23:14,您正在收聽的是,高城音樂廣播電臺《真情夜話》欄目。現在正線上上的朋友是一位68歲的老人,他默默關注我們節目8年,今天第一次給欄目打來電話,他也是我主持本欄目以來,我所遇到的年齡最大的聽眾,他見證了高城市從不毛之地變為現代化都市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