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部分

兩用的公寓,loft式的大廳內擺了七八臺工作站,還有供導演審片的超大顯示器和無數的菸頭。

助理小鄧才19歲,又矮又瘦,但特別愛笑,一天到晚都在笑,他上了一年專科就出來拜師傅了,包吃住在這裡,每月給多少錢看他師父心情,不過小夥兒並不在乎,學手藝麼,不能要的太多,雖然所有剪輯技術都是公開的,但想快速提高擁有獨門絕藝,拜師仍是不二之選。

小鄧先後開啟了兩個工作站和硬碟伺服器,這才給呂健倒水落座。

“呂導你不用跟來的。”小鄧至今仍受寵若驚,從沒有導演會關注他的工作,“我這活兒沒什麼技術性,就是整理素材。”

“沒事兒,我得知道現在的技術流程。”

小鄧就此接通硬碟展示給呂健:“這是我們這一天,三臺機器拍攝的素材,總共得有幾百段,真正能用上的其實也就幾十段,但我們還不敢肯定哪些會用,哪些不會,所以就都要歸檔。”

他說著又取出雙肩背中的本子亮給呂健:“這個是今天場記的記錄,每一場戲都有編號,對應拍攝計劃和分鏡,這就是每個鏡頭,每段素材的id,後期剪輯的時候,師父需要哪段,就得能瞬間拎出哪段。”

“像是圖書館的分類檢索?”

“對的,像圖書館。”小鄧興奮地講解道,“我的工作就是為圖書記編目,也就是為素材編號,然後把它們分類整理,有的剪輯室喜歡按照機位歸檔,有的喜歡按照場景、時間,我師父的習慣是場景。”

他說著開始以極快的速度開始操作,用呂健沒什麼印象的軟體快速粗覽素材,然後對照著場記的文件唰唰編號,最終歸整到他師父習慣的目錄中。

呂健指著螢幕問道:“我看有好多你不用看,直接就歸檔?”

“嗯,我是跟組剪輯,拍攝的時候心裡已經有數了,還遞了攝像大哥不少煙,他們也會順手幫我做點邊邊角角的整理。”

“果然遞煙才是最重要的。”

“呵呵,我們剪輯是最終團隊,素材到了我們這裡都沒有補救手段了,演員都去上別的戲了,攝像打死也不回電話,場記劇務也都一問三不知,這些擦屁股的活兒,全得我們想辦法。”小鄧像是很久沒說話了,侃侃而談,“技術來的太快,還有很多攝像師不適應數字拍攝,我有的時候也要當dit,就是數字影像技術支援,給攝像師當小工,把他們不會也懶得學的工作給做了。”

他自顧自說了半天,再轉望呂健,後者已經仰在椅子上睡著了。

“靠,喊著說要跟來學習的。”小鄧搖頭一嘆,也不好打擾他。

這就是完完全全的心有餘而力不足。

實際上大多數半路出家的導演,根本就無心來了解這些,他們只需要宏觀指揮,確認賣點做出賣相就夠了,但這也造成對電影製作本身的理解膚淺,無法深度駕馭電影,作品型別也主要集中在“青春片”與“言情片”範疇內,不過這也足夠電影賣座了。

而真正優秀的電影,導演無一不是浸淫劇組多年的老油條,每個人該做什麼,做沒做到位都瞭然於心,每個團隊都要拼盡全力達到導演的要求,導演也可以遊刃有餘地將心中的想法,將天馬行空的分鏡還原成一部電影。

只是,老油條不是一天煉成的,韋德以mv導演身份亮相,也是磨了幾年才到那種地步,呂健的路還長。

這樣的高壓工作學習持續了足足一週半,外界的撕嗶沒有分毫打擾到呂健的修行,他甚至忘記了時間的流逝,直至最後撲倒在沙發上。

“可他媽算完了……”

“呵呵。”禿頂剪輯師倒是很輕鬆地轉了轉胳膊,“想不到吧,總共不過40分鐘mv,要搞這麼久,你這其實已經算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