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亂頻仍、動盪不安、積弱貧窮的歷史已經成了永久的過去。國力強盛,軍威遠震,黎民百姓安居樂業,農桑商貿百業並臻,趙匡胤用十四年的時間,親手締造了一個繁榮昌盛的嶄新的時代。
面對這一巨大的成功,朝野上下一片歡呼和稱頌。朝中大臣和各地官府都紛紛上表,請求趙匡胤上尊號以志奇功。趙匡胤每天都收到數十封奏表,件件都是用最華美的辭章,最動情的語言,最真誠的祝福,極盡歌功頌德之能事,引經據典,說出了許多足以令人信服的理由,請上尊號。
其中一封來自盧多遜的奏表,舉例最為詳盡。其中說道:自古以來,凡是功業卓著的帝王,都要在帝號之前再加上一個稱號,作為特別尊崇的標誌,也是宣示於後世百代的無上榮耀。
譬如說,秦始皇在掃滅六國,一統華夏之後,就曾上尊號為泰皇,因為自古以來,便有天皇、地皇,秦皇,而以秦皇最為尊貴。
第五百九十九章 ‘利’字當頭
漢高祖五年,在徹底消滅了楚霸王項羽之後,各地諸侯便紛紛上表,請尊漢王劉邦為皇帝;到唐朝,在帝、後稱號之上再加尊號更是司空見慣。像武則天尊號為神聖皇帝,唐中宗稱神龍皇帝,唐玄宗稱開元神武皇帝等等,不一而足。
由此足以證明,上尊號乃古來慣例,帝王盛事,趙匡胤建此煌煌功業,理當遵古賢之例,上尊號以應萬民之意。
趙匡胤前些天每天看著這些紛至沓來的奏表,內心深處波濤翻滾,激動不已。雖然不能排除這些奏表中有許多溢美之詞和誇張之處,但平心而論,大部分說得還比較屬實。這十四年來,自己居廟堂之中,則宵衣旰食;處戰場之上,則披堅執銳。殫精竭慮,出生入死,才贏得這麼一個四海安定、萬民樂業的大好局面。自己沒有辜負上蒼賦予的皇權,也基本實現了當年既定的目標。在這個時候,接受臣下們的建議,上尊號也不為太過。可是,該上個什麼樣的尊號呢?
經過宰相薛居正,參知政事呂餘慶和盧多遜,以及禮部諸官員們反覆商定,要為趙匡胤加尊號為“一統太平皇帝”。意思十分明確,就是天下統一,四海昇平,已經是太平盛世。
當時呂餘慶還特意對趙匡胤說道:“臣等以為,這個尊號既是十幾年歷史的總結,也是對未來的祈福,它飽含著天下蒼生黎庶的殷殷企盼。大宋臣民,誰不希望我朝一統江山固若金湯,千秋萬代持久太平。”
趙匡胤當時咀嚼著“一統太平”這四個字,眉頭卻慢慢地緊蹙了起來。“一統太平”是多麼美的四個字,這正是自己平生以來苦苦追求,為之鍥而不捨、奮鬥不息的理想境界。然而,美則美矣,可它現在還不是現實。南方雖平,但北方未靖。
大宋之外,契丹人搶去的燕雲十六州還沒有收復。也就是說,自己當初擬定的“先南後北”的計劃只完成了一半。在這個時候,自己怎麼能妄加這個尊號,欺世盜名,自欺欺人呢?
想到這裡,他對眾大臣淡淡一笑,說道:“一統太平,這與事實並不相符,朕若用了這個尊號,自己於心不安,也會貽笑後世,還是不用為好。”
眾朝臣們見趙匡胤態度堅決,執意不肯用此尊號,只好又重新擬了“立極居尊皇 帝”這個尊號報與趙匡胤,趙匡胤卻不好再推託,便勉強答應下來。
…………
…………
三天以後,趙匡胤一行到達洛陽南郊,這裡埋葬著他的父親趙弘殷。
趙匡胤不等休息,便帶著趙光義和近侍大臣們前往父親的墳陵去拜謁。他來到父親的墳前,認真地整了整袍服冠巾,長跪於地,深深地磕下頭去。在這一剎那,在掩埋著一世英雄的父親的這一拯黃土和離離荒草面前,一種深深的悲哀漫上了心頭。
此時此地,他不僅僅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