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經濟改造呢?亦不是盲目發達生產,而應從生產合作化,經濟生活社會化,使兩面俱進,從農業引發工業,農業工業為適當的結合,以鄉村為本而繁榮都市,在都市為基帶動鄉村發展,這是在中國今後一定的路線,自然而然要走上去的,而那麼,農業的發達是在什麼道呢?那便是“合作””
對於農村問題的解決,無論是這個時代的專家,還是後世的專家,都提出了採“生產合作化經濟生活社會化……”而與這個時代的專家學者不同,後世的專家學者可以在吸收借鑑中國以及其它國家幾十年發展的經驗,而所有的經驗加在一起只有兩個字“合作”。
“合作社,你將在你的家鄉開闢一個試點,如果在那裡獲得成功的話,未來,中國農村的復興將會從你的家鄉開始!從邯彰專區開始!”
此時管明棠的語氣帶帶著一絲期待,合作社,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他一直在致力於合作社的建設,現在在邯彰已經設立了一個涵蓋了整個邯彰專區的農業合作社系統,這個系統將至力於現代農技的推廣、良種推廣、農業產品購銷、消費品購銷以及農村金融信貸工作,同時他還將是政府與農民之間的一個橋樑,但僅只有一個農業合作社仍然沒有解決所有的農業問題,它的成功也只是暫時的,而無法徹底完成中國農業現代化的使命,農業合作社只能促進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卻無法承擔這一使命。
在以“興趣愛好”為由委託另一個時空數十名農業問題專家以民國特殊環境制定農業復興方案時,管明棠同樣時提出了兩個要求,即如何真正實現中國的農業現代化,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構建一個行之有效的基層組織體系,最終,那些專家們把視線投向了合作社,對於單個力量的過於薄弱的中國農村來說,合作是唯一的出路。
只不過,這個合作社與農業合作社不同,這個合作社是以村為單位的合作,這是專家學者在借鑑以色列的集體農莊——莫沙夫的經驗基礎上,制定的一個立足當前中國實際情況的“合作組織”。
在這個合作組織中,不像公社一樣,所有的土地、生產資源都歸公社所有,農民淪為“社工”在這個組織內,每戶人家皆有自己的房屋和土地,自給自足,而合作社以聯合的形式負責供銷,並提供教育、醫療和文化服務,他更注重單個家庭的作用。
在以村為單位組成的合作社內,實施民主管理,成員一律平等,生產不是由集體完成,而是以家庭為單位完成,集體性活動所得收入用於購買社會服務,社員互相幫助,服從集體利益。合作社統一銷售各家庭產出作物以及副產品,並向社員提供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裝置,在合作社成立初期以貸款購進農具、農機,供社員有償使用,一方面即可解決農村農具、大牲口不足,影響生產的現實,又可以獲得一定的利潤,用於維持合作社內諸如教育、衛生、文化、醫療等公共建設。
同時合作社可以採用“按需定購”的方式向農業合作社或批發商購進日常消費品,以略高於購進價,略低於市場價售於社員,所得利潤即可用於維持合作社執行,又能用於社內教育、衛生、道路建設,以及撫養孤寡老幼。
在合作社內,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種什麼,是由農民自己做主,但是他要與依照市場供需關係制定的指導性計劃相銜接,在這一框架每個家庭根據自身實際條件出發選擇各種種植和養殖計劃,同時,村合作社僱傭如拖拉機手、醫護人員、店員、會計等兼職人員需以本合作社社員優先。
“先生,我可是我還是有些擔心!”
一直跟隨著先生的腳步在田間走著的白子新,在沉默良久之後,開口道出了自己的擔心。
“我擔心,在這種合作社內,會碰到一些問題,比如家庭勞動與集體勞動相互衝突,畢竟……”
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