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看了,就算再有本事的人也沒法拆下來,想要拆下,得問問澡河的人民答應不答應。”
劉易抬腿走了進去,他走的是“清河”“海晏”牌樓門進入的,乾隆皇帝當年也都是從這牌樓進出的,很多人在走這牌樓的時候,都會把頭昂的高高的,因為這是當年皇帝走過的牌樓門,如今他們也享受了一把。
過了牌樓門後,就是一個廣場,廣場上兩邊有兩根六丈長的木質神杆,也就是旗杆,這個廣場的北側是山門,也是禪殿,禪殿大門的兩旁,置放兩尊清中前期的皇家石獅,石獅的造型為前腳直立,後腳盤曲,昂首挺胸,雄強威猛,象徵著不可凌辱和中華民族不可侵犯。
整個石獅的造型生動,用料考究,省內獨一無二,國內屈指可數,山門正門的正上方,青磚鑲嵌著乾隆皇帝御筆題寫的七個鎦金大字“敕建安瀾龍王廟”和一方“乾隆御筆”印。
“好想搶劫!”
蕭武的口水都差一點流了下來,乾隆皇帝御筆題寫的青磚拆下來可以賣多少錢?那些牌匾可以賣多少錢?
“我也想搶啊,這他孃的都是錢。”
劉易也想搶劫,乾隆皇帝的筆墨如今價格非常的高昂,當年在這行宮裡有無數的筆墨,而如今卻杳無蹤跡。
龍王廟最出名的建築要屬御碑亭、怡殿和禹王殿,在御碑亭不但有乾隆皇帝的御筆詩文,在兩旁更是有鐘樓和鼓樓,劉易最看重的就是那口大鐘和鼓樓的大鼓。
嘉慶十八年馬士魁敬鑄的八角鐵鐘一口,鍾重兩千多斤。鐵鐘每隻角上鑄有八卦圖文,鐘體上緣鑄有“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八個大字,字跡端莊,蒼勁有力,鼓樓內,擺放著一米四直徑的大鼓一面,龍鈴虎環,鼓聲渾厚。
傳說,每當洪水來臨之時,龍王廟內鐘鼓自鳴,聲震數里,及時喚醒人們撤離險境,使百姓免遭洪水之災。
這鐘鼓都是大有來歷的,價值鉅萬,劉易光想想就手癢,可惜,他永遠也不可能從這裡得到。(未完待續。)
第二章 那段悲催的歲月(第二更求贊!!)
“清末,大清王朝已是風雨飄搖,原有的封建綱紀土崩瓦解,紫禁城內太監宮女偷竊文玩屢禁不止,終清後,廢帝溥儀也加入了偷竊的行列,故宮文物因而流落民間者多矣,而此時,遠在天邊的澡河龍王廟行宮,僧人們也屢屢盜取宮中文玩變賣,據稱當時行宮旁經常有古董商人光顧,行宮中珍藏的文物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流散和毀壞的。”
劉易很是感慨,不過也只是感慨而已,如果當時沒有那種情況,所有的寶貝都在龍王廟行宮裡,那麼現在劉易想要得到一件,就必須使用非常規的手法。
明清兩代,一直都把河工、水運看作國家頭等大事,而祭祀河神則被認為是水運暢通、御災捍患的必要保障。
在運、黃兩河的沿線,祭祖河神、水神、龍神的祠宇很多,但其中規模最大的則是澡河龍王廟行宮。
該廟始建於明初,自清以來逐代增飾,清帝多次親臨祭祖,廟中原有的匾額、碑刻、書畫多出自清帝手,各殿中供奉神祉的陳設用具,無不遵循皇帝禮制,爵、豆、觚、尊,三設六供,一應俱全,一切銀器、銅器乃至瓷器、玉器均為朝廷御賜,其他的木器、雕像、石刻、清供用品,其數量之豐,工藝之精,無不流光溢彩,精巧奢麗,遠非一般民間廟宇所能比肩。
隨著清朝皇帝多次臨幸,加上歲時祭祖封賞,龍王廟行宮的珍藏不斷增多,有些在今天看來價值連城的東西,在昔曰行宮中都司空見慣。據行宮中最後一任方丈回憶,當時各殿神祉前供奉均用銅製宣德爐,總數不下三十個。
除正殿神像之外,僧人齋舍內供奉的都是一兩尺高的鑾金銅佛,至於各種官窯瓷器,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