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入殿。片刻後偏殿簾幕挑起,數十名紅甲黃盔的錦衣衛大漢將軍簇擁著正德從偏殿出來,後面跟著劉瑾張永等一干內廷太監。
“萬歲萬歲萬萬歲。”文武百官齊刷刷行禮,胖瘦不一的屁股撅起在半空之中,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樣。
“有本照奏,無本退朝!”太監老掉牙的說辭尖利的迴盪在大殿之中。
大明朝哪一天沒有事情要上奏?很快內閣各部便爭先恐後的滔滔不絕起來,大事小事一籮筐,林林總總數十件,每個人都認為他上奏的事情最是重要,別人的事情都是不足一提。
正德打著阿欠勉強應付,蒼白的臉上兩個黑眼圈明顯的很,臉上的皮肉暗淡居然有些鬆弛,若不知他實際年紀只有十八歲的話,一眼望去幾乎要將他當成是個中年人了。
好容易熬到這些瑣事結束,正德早已打了十七八個張口,嘆了幾十聲氣,對於這些朝政方面的事情,他實在毫無興趣,給出的答覆永遠都是“交內閣大學士集體商議票擬上奏。”要麼便是:“摺子呈上來,朕思慮後決斷。”等話語。
在座大多數官員心裡都明白,所有的這些奏議之事,最終會落到站在皇上身邊的那位‘立皇帝’劉瑾手中。當然沒有人會公然反對這一點,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所有不滿於此上奏的官員大多都已被罷官歸田,還有不少被以各種罪名關押在天牢之中。
“各位大人還有奏議否?”當值太監連問三句,見群臣無人應答,正待宣佈退朝,突見左首文臣佇列有人緩步而出。
“臣楊一清有奏。”
正德打起精神微笑道:“楊一清,你還在京城麼?三邊之事尚未完結吧,不過回京休息幾日也好,聽說你身子不太好,朕讓太醫院的人去替你瞧瞧。”
楊一清跪倒謝恩道:“多謝皇上厚愛,臣的身子無大礙,本來逆王伏誅之後便要趕回陝西的,但被另一件關乎社稷安危的事情絆住了手腳,故而耽擱了不少日子。臣今日所奏之事,便是這件大事。”
群臣相顧相詢,楊一清說的這麼嚴重的事情是什麼事,倒是一點頭緒也沒有。
正德笑道:“說的如此鄭重,朕不知你所指何事,說來聽聽。”
楊一清緩緩從懷中掏出一本奏摺來高高舉起道:“臣今日所奏之事盡在此奏摺上,請皇上御覽。”
正德頷首,當值太監上前來接過奏摺躬身上去,在龍案上鋪開,正德低頭看了數眼,眉頭緊緊皺起,伸手一拍龍案喝道:“楊一清,你搞什麼名堂?你說的這件大事便是彈劾劉瑾麼?”
群臣大驚失色,原來楊一清上的奏摺竟然是彈劾劉瑾的摺子,難怪站在皇上身後的劉瑾此刻臉色鐵青怒不可遏,定是剛才偷瞄了幾眼奏摺上的內容所致。
“啟奏皇上,臣正是要彈劾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此人罪行累累,乃是我大明朝毒瘤,若不除此奸佞,國無寧日。”楊一清沉聲道。
正德皺眉不語,眼睛落在宋楠的身上,他的第一感覺便是宋楠指使了楊一清上的這道奏摺,自己授命宋楠查出劉瑾是否和逆王朱寘鐇勾結謀反之事,但從事情的發展來看,劉瑾並無勾結的嫌疑;數日前自己已經下令讓宋楠停止暗查此事,建議只將涉案的張彩以及兵部武備司庫房五軍都督府司庫等人緝拿審理,但顯然宋楠並沒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張永,念一念這奏摺。”正德冷聲道。
“遵旨。”張永快步上前,取過奏摺來站在龍座之前,展開朗聲讀道。
“臣大明都御使兼三邊總制官楊一清冒死上奏,自皇上登基至今已三年有餘,此三年大明內外紛亂蜂起,禍事不絕,前有劉六劉七賊兵暴亂,禍及百姓百萬,州府上百,塗炭生靈,後有逆王朱寘鐇叛亂不軌,荼毒甚廣,我大明朝經此兩劫,國力消弱,損傷甚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