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外線,由斯托克頓在外圍發炮命中。
這是貝爾曼的戰術嗎?不是,貝爾曼從來都沒有教過甘國陽這樣傳球,貝爾曼也從來都不是一個出sè的進攻教練。
他治下的兩隻球隊都是防守起家,打慢節奏低頻率的進攻,偶爾會有一些快攻,極度依賴內線。
到了岡扎加後不知道從哪裡偷學來一些進攻招數,貌似學的還都是殘本,幸好有斯托克頓這個被人低估的指揮官在,岡扎加的進攻還勉強過得去。
而在得到了甘國陽之後,貝爾曼一直希望把他培養成一名攻守兼備,傳shè俱佳的全能中鋒。
甘國陽的防守和得分都沒什麼問題,但他的傳球一向是六脈神劍,有一下沒一下,好的時候讓人拍案叫絕,差的時候常常被包夾的分不出球。
所以,在一年的訓練當中,貝爾曼特意讓甘國陽加強傳球基本功的練習,並且在對抗賽和熱身賽裡面讓他少出手多傳球。
為此,他還常常和甘國陽講解普林斯頓戰術,和他一起分析這個戰術中的一些細節與關鍵,因為中鋒是這種戰術體系裡最重要的一環。
可是貝爾曼他自己學的都是殘本,在隊內演練中常常搞的亂七八糟,被他自己設計出來的防守體系防出了屎,他真不知道是該開心還是難過。
這種情況下,甘國陽怎麼可能真正理解普林斯頓的jīng髓?怎麼可能完成做這個戰術體系核心軸的重任?
所以只進行了一次這樣的戰術,甘國陽就覺得球不能這麼打,自己的隊友們也很不適應這種需要長期磨鍊的戰術。
那他就不管了,反正貝爾曼對甘國陽一向比較寬鬆,只要沒有下死命令,場上該怎麼做他都可以自己看著辦。
於是就有了那一個個飄逸而匪夷所思的傳球。
雖然部分傳球難免產生失誤,可是一旦成功,防守方很容易形成一種無力感,“這***怎麼防”是許多防守球員面對這種傳球時的心聲。
而進攻方則容易越打越輕鬆,想著“這他媽也能傳”,於是一個個放開膽子怎麼好看怎麼來,怎麼高難度怎麼傳。
原本被貝爾曼打造的厚重、沉穩、踏實的鬥牛犬隊,一下子變成了人人會傳球,人人愛傳球的俊逸“天馬隊”。
而克雷頓藍鴉隊好像一下子就變得不會打球了,整個球隊原來還算嚴密積極的防守被對手突然開竅的傳球搞的支離破碎,進攻中的勢頭也一下子受到挫傷,幾次失誤徹底葬送了他們追分的希望。
鬥牛犬則是越打越順,即便到後來他們的傳球沒辦法再一如既往的匪夷所思,但已建立起來的優勢確保他們越打越放鬆,命中率也越來越高。
就這樣,一場莫名其妙的比賽,因為兩個莫名其妙的扣籃,以及下半場莫名其妙的傳球,透過一個莫名其妙的過程,有了一個莫名其妙的結果。
岡扎加鬥牛犬在客場以67:49,18分的優勢大勝克雷頓藍鴉,全場比賽他們送出了23次助攻,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分數是透過配合得到。
而平時這個數字是16。
甘國陽全場得分只有13分,籃板球一如既往的穩定拿下19個,蓋帽則是大爆傳送出9個,更出人意料的是他還有7次助攻。
過去他的場均助攻個數一般保持在3左右,還得看他的長距離傳球有沒有造成直接得分,否則也只是個漂亮一傳而已。
當然,鬥牛犬的失誤也在下半場達到驚人的15個,幸好藍鴉的失誤也是不遑多讓,達到11個。
按照貝爾曼的建隊思路,慢節奏、低失誤、內線強打是他們一直秉承的基本思想,而由此帶來的低助攻、低得分也是不可避免。
這場比賽完全掉了個個,鬥牛犬打的就沒有一丁點兒鬥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