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形勢突變;河北人在退路斷絕後驚慌失措;首先想到的都是如何保全自己;而不是直面危機;在危機中創造發展的機會;雖然劉黑闥的分析和推演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大家的緊張情緒;但東萊水師正在逼近戰場是事實;接下來唯有傾盡全力拼死一戰;這觸及到了大家的底線。大家南下齊魯是燒殺擄掠;是輕輕鬆鬆滿載而歸;而不是拼個你死我活;拼個兩敗俱傷甚至損失殆盡;那後果太嚴重了;不可接受。
孫宣雅看到好不容易抓到手的機會正在喪失;當然要站出來據理力爭了。
劉霸道冷笑;兩眼逼視著孫宣雅;質問道;“你與白髮帥有何交情?”
孫宣雅當即啞然。
“你既然與白髮帥沒有任何交情;憑什麼認定白髮帥值得信任?”
孫宣雅勃然大怒;白髮帥的大軍就在對岸;就在章丘城下;即將發起對張須陀的攻擊;如此關鍵時刻;一群河北人卻在這裡爭論白髮帥是否值得信任;太荒謬了。
就在這時;帳簾掀起;一個布衣老者拄杖而入。
眾雄慌忙站起;齊齊施禮。
“老夫相信白髮帥。”老者目視眾人;滄桑的聲音雖然不大;卻迴盪在眾雄耳畔;“老夫的保證;夠不夠?”
。。。
第三百四十二章 如你所想
老者於瘦;憔悴;但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睿智、剛毅、堅韌、孤傲;就如崖壁上的虯松;尊貴而不朽;讓人肅然起敬。
這就是河北鴻儒劉炫;一位年近七十、學識淵博、享譽中土的儒林泰斗;同時也是一個政治犧牲品;在關隴人和山東人的政治博弈中屢遭厄難;在行將就木之刻竟陷入顛沛流離、衣履襤褸、食不裹腹、奄奄一息之絕境;若不是他那些造反的門生弟子執意將其“裹挾”而走;此刻他早已化作一堆白骨;帶著無盡的恥辱和悲憤在地獄中哭號。
劉炫有士人的尊嚴;有文儒的道德底線;造反這種事他不於;中土歷經了四百餘年的分裂和戰亂;統一大業來之不易;作為一個當代大儒;劉炫是統一大業的堅定捍衛者;而不願做一個塗炭生靈的千古罪人;所以劉炫不造反。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現實是劉炫連最基本的生存權都喪失了;他的尊嚴和節操飽受踐踏和蹂躪;他已經被門生弟子裹挾到了造反隊伍裡;他就算不造反也是造反了;於是劉炫陷入理想和現實、道德和罪惡、榮譽和恥辱的激烈衝突中;變得十分消沉和頹喪。不造反他還能留下儒林泰斗的聲名;造反就一世英名付之流水了;當然了;如果造反成功;改天換地了;自然流芳百世;但問題是;造反能成功嗎?劉炫看不到任何希望。
然而事已至此;他只能強迫自己接受殘酷的現實;接受門生弟子決意造反的理由;接受命運的安排;他留在這個世上的時間已經不多;風燭殘年老態龍鍾;早已沒了雄心壯志;更沒有挑戰命運的勇氣和信心;只能得過且過苟延殘喘。
門生弟子們非常理解和同情劉炫;竭盡所能盡一些孝心;希望他有尊嚴的活著;能多活幾年;最好能忘記恥辱和痛苦;在平靜中安享晚年;所以他們從不於擾劉炫;即便再困難也不請求劉炫的幫助。這次渡河南下攻打齊魯;劉炫主動提出隨軍行動;理由是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他想拜訪幾位齊魯儒林的老朋友;到曲阜拜祭一下孔聖人。門生弟子們當然不會拒絕;滿口答應了。
劉霸道為確保他的安全;不但把老先生帶在身邊親自侍奉;還命令自己的親衛隊務必以保護老先生為第一重任;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關鍵時刻;從不過問軍隊事務的老先生竟然站了出來;力挺白髮帥李風雲;實際上也就是支援孫宣雅;希望河北義軍不惜代價配合齊魯義軍圍攻張須陀。
弟子們尊崇老先生;愛護和孝敬老先生;並不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