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後居然流露出和佛陀、老子同樣的感受和體悟,這就更說明老子、佛陀證悟的真實性,以及道體(實相本體,真如自性)存在的“客觀”性。

“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吾不知其誰之子”,這是對老子“無慾觀其妙”的真實寫照,它表明老子透過“無慾”的認識狀態和通道,真真實實地體察到“真空妙有”的“道”的存在。認識到“湛兮似若存”的道,卻不知道它是誰之子,是誰產生的?但有一點卻是明白的,那就是宇宙萬物的本源,不是所謂的“帝”,而“帝”也是真空妙有的“道”之子(象帝之先)。“帝”,從演化來講是產生萬物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可以看作是非極性的“準極性態”,由這種“準極性態”產生極性的萬事萬物。所以,把“帝”容易被一些人擬人化為極性世界的“主宰”,這和佛陀所稱的外道之“神我”類似,這是一種擬人化的表達。《繫辭》中的“帝出乎震,”正好印證了這種“準極性態”產生事物的過程。“大爆炸”(震)的宇宙起源學說也表達了同一類思想。因“震”而爆炸,因爆炸而分析,“準極性態”分析才進入極性的物質世界。“準極性態”是非極性態的道產生的。對“道”本源屬性的描述在釋迦牟尼佛的認識中描述得更為詳細,認為宇宙本源的面目具有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無所不至、圓滿十方、究竟一相、無二無別、不變不異的屬性。老子描述成“吾不知其誰之子”,用疑問式的表達也說明了“道”的本來如是的存在。佛學上講的“如如不動”、“如來”都是表達“吾不知其誰之子”的道。“吾不知其誰之子,說明道是“無生”的,不是其它所生之“物”。既然道不由它生,亦非自生,無生當然無滅。老子用“吾不知其誰之子”的懸念式表達,說明了道的不生不滅。佛陀更明確地表達為:“當知如是精覺妙明(道),非因非緣,亦非自然,非不自然。無非不非,無是非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佛陀認為,道的存在非因緣,非自然。因緣自然皆是我們極性思維的識念纏繞,“皆是識心”的“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跳出我們極性思維的怪圈,就無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二律背反”。“二律背反”是極性思維作繭自縛的結果,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戲論,是心識的比量,而不是“聖智的現量”,擺不脫極性思維的束縛,就不得不在“非不非”,“是不是”的圈圈裡打轉轉,猶如驢推磨,永無止息地被極性因緣關係所困惑,於是就不能證道悟道,只是用邏輯思維去揣測道。佛陀證知,連我們的極性思維本身亦是道體屬性的顛倒起用。

道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當然道即於極性思維的運作過程中。就像我們的眼睛永遠看不到自已的真實面目一樣,極性思維亦永遠擺不脫因緣關係纏繞的圈子。只有處於“常無慾”的狀態中,不受極性“有欲”的干擾,才能跳出極性思維的圈套,成為“觀其妙”者。人們應該跳出“常有欲”(二律背反)的習慣軌跡,才能領略佛陀和老子的大智慧,否則無法突破“徼”的境界。道體是周遍法界,不動周圓的,要認識道體,必須要和道體一樣周遍,一樣周圓。猶如要攝取太平洋海水的熱量,就必然要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