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但後來卻變成了局外的獨狼,因為人們不瞭解他是一個局中人。當他成為如此成功的一個局外人後,他自然而然地再一次成了局中人。

然而,默多克對局中人仍是不屑一顧,他必須要重新找到方法再次成為局外人。正因為如此,鄙視凡夫俗子都恪守的禮節就成了他的樂趣和招牌。

當英國成為默多克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之後,因為社會上存在著對成功人士的評判標準,因此這種局外人和局中人的心態交替,這種背井離鄉的心情糾葛就會變得更加複雜。

如果能夠改寫默多克的履歷,讓他在沒有去英國之前就直接來美國發展,那將會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這樣一來,默多克腦子裡或許就不會有那麼嚴重的你死我活的鬥爭哲學了,也許就不會那麼崇尚破壞力了,也許就不會那麼喜歡同旁人對抗了。

在英國,默多克需要一刻不停地同上流社會作鬥爭。像很多英國人一樣,默多克用上流社會這個說法來形容名人、能上伊頓公學的名流和操貴族口音的人。但是,和一般英國人不同,默多克把這一概念的範圍延伸了,他用它來泛指那些他所反對的權力中心,其中就包括BBC。因此在默多克眼裡,有左翼的上流社會、新聞界的上流社會、銀行界的上流社會、皇族的上流社會和工會的上流社會。他要取得勝利,就要戰勝他們。

讓人感到驚訝的是,英國的上流社會很快就發現他們對默多克很是敬畏。默多克代表著一種新風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個喜劇角色。記者查普曼·平徹曾經描述了他和其他朋友見到默多克的一次趣事,那是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的一個週末,默多克來到一個貴族的莊園打獵,“他穿著一件簇新的打獵服和燈籠褲,你可以看出來衣服一次都沒有穿過。在我看來,他就像一個扛著能裝12發子彈的嶄新雙管獵槍的打獵老手”。儘管默多克之前從來都沒有打過一隻野雞,但那個週末卻收穫了一大堆獵物。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獨狼(5)

他的收穫既要歸功於他把握住了時機,也要歸功於他與生俱來的能力。

默多克在英國打拼事業的這些年裡,整個英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默多克自己就身處這種變化的旋渦中心。或許他也是這種變化的主要推動者之一,英國社會上層結構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對他事業發展的掣肘因素也因此少了很多。英國的工黨和社會黨佔據了社會上層主流地位這麼多年,難免肌體僵化,很容易成為有管理和組織才能的企業家攻擊的靶子。

在這次社會結構的變遷過程中,一群精明的獨狼成了大贏家。除了默多克以外,在媒體領域還湧現出了很多大亨級人物,他們也成了默多克的勁敵,其中就包括出生於捷克的羅伯特·馬克斯韋爾(Robert Maxwell),出生於加拿大、影響力不亞於默多克的康拉德·布萊克(Conrad Black),以及出生於“二戰”期間隔離營的德國裔藍羅公司總裁泰尼·蘭德(Tiny Rowland),還有埃穆罕默德·法耶德(Mohamed Al Fayed),一個埃及人。後來又出現了一批俄羅斯鉅富。和這些人相比,你或許會得出結論,默多克相對而言還真算得上是一個正派的生意人了。這些人都是一些機會主義者,他們在英國社會轉型的歷史階段向民眾提供(更準確地說是灌輸)了很多新聞。英國很多人看待他們時依然帶著輕蔑、嘲笑和揶揄的心態。當年,他們在英國很有錢,但是還沒有足夠高的社會地位,最後他們透過經營也算是獲得了社會地位。

作為一個在倫敦發展的澳大利亞商人,默多克被貼上了傲慢、難以相處和不嚴肅的標籤。默多克大肆向外界宣稱要買下英國最負盛名的《鏡報》,當他的提議被《鏡報》的母公司英國IPC媒體公司駁回之後,他又轉而開始購買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