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如果他們不配合的話,他就對這場馬克斯韋爾危機置之不理了,從而使得卡爾家族不得不任命他和威廉·卡爾爵士的侄子克里弗共同擔任執行長,威廉·卡爾爵士將擔任公司的董事長,合同任期為7年。《世界新聞報》將收購新聞集團在澳大利亞的部分資產,在這次連蒙帶騙的交易中,默多克在澳大利亞的新聞集團將得到《世界新聞報》40%的股份。默多克手中40%的股份再加上威廉·卡爾爵士手中27%的股份就能確保公司不被羅伯特·馬克斯韋爾收購。默多克覺得在這次交易中自己佔據著上風,因此對剛剛達成的協定馬上就反悔了,提出只能讓他一個人來擔任公司的執行長。卡爾家族在這個千鈞一髮的時刻並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因此只能妥協同意了。

與此同時,羅伯特·馬克斯韋爾和默多克兩人之間也展開了肉搏戰。羅伯特·馬克斯韋爾甚至想過要買下新聞集團。1969年1月2日,雙方在新聞集團的董事會上展開了白刃戰,新聞集團的老闆和妄求者羅伯特·馬克斯韋爾爭執得不可開交,最後以馬克斯韋爾的失敗而告終。

沒過多久,本來答應不再買入《世界新聞報》更多股份的默多克又食言了,他買入了德雷克·傑克遜教授的一些股份。這麼做到底公理何在?默多克不需要什麼公理,在他看來能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好了。

獨狼(7)

過了沒多久,默多克又逼威廉·卡爾爵士辭去董事長的職位,並把董事會里其他幾個卡爾家族的成員都趕了出去,卡爾家族這些可憐的成員直到這一天才恍然大悟“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道理。

默多克對自己的口碑和形象似乎從不在意,他對這方面的事根本不感興趣,也不關注媒體上有關他的報道,他也很少和人聊起這方面的話題(相比之下,其他媒體大佬在這方面的在意程度似乎患了強迫症)。也許是因為默多克秉性諱莫如深,很難有什麼光亮能穿透他心中的層層霧靄,也有可能默多克根本不在意贏得什麼好口碑。他從來沒有想過要把精力花在贏得英國公眾和媒體對他的尊敬上。他甚至都沒有覺得這是一件重要的、有價值的事。他完全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中。

作為一個在多國從事生意的商人和日後的媒體巨鱷,默多克的觀念顯得過於狹隘。他驕傲地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來英國做生意的澳大利亞人而已,覺得自己就是要做一個投機者。他認為自己來英國是淘金的,而不是要成為一個英國人。他秉持自己的獨狼思維行走在世間,他的身旁有幾個親信,他世界的邊界也就這麼大了。

伯特·哈迪就是默多克的一個親信,他是英倫大報《鏡報》的廣告銷售業務主管,在他看來默多克並沒有什麼雄心壯志,也沒有龍頭老大的感覺。他覺得默多克就是個帶著一群平庸之徒做做小生意的老闆,所做的小生意都是一些拆東牆補西牆、臨時性、憑直覺做事、耗費精力的工作。做這樣的生意你根本沒有時間去考慮太多其他問題,因為你一天到晚都在忙碌。

來到英國之後,默多克還沒有買到能帶來大量現金流的知名報社,引入私人股權投資者、考慮財務可行性(投入能得到相應的回報)以及透過削減開支來產生更多的現金流,像他日後所做的那樣。當年辦報是一個體力活兒,你工作得越賣命,對市場的需求反應越快,報紙的價格越低,那麼就越有可能獲得成功。不過,思維狹隘、吝嗇、不亂花一分錢的默多克沒有意識到在曼徹斯特辦報和在倫敦辦報的環境是不一樣的,他也沒有留意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默多克早期在經營《世界新聞報》時曾經掀起過一次軒然大波,他讓報紙連載克里斯汀·基勒的*。模特克里斯汀·基勒6年前曾經掀起英國“二戰”後最大的一次性醜聞“普羅富莫事件”。當年英國的國防大臣約翰·普羅富莫(John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