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自號“十全老人”,這十全裡面,好像有一個就是他作的詩,……乾隆一生做詩幾萬首,和全唐詩總量差不多了,
然後有人說,既然他做這麼些詩,怎麼一首也沒有入選到課本里啊?
現在看到有不少對乾隆的評價,基本都是負面的,網上一說到康乾盛世,那就是假的,吃糠喝稀,文字獄,四庫全書毀書比收書還多,云云,……總之,清朝無一是處,進而又推出了“元清非中國”之類的,
怎麼說呢?……但凡是改朝換代的,前朝和後朝自然是死敵了,清奪了明的江山,所以明的粉絲自然是深惡痛絕的了,
清朝前期打天下時對漢人剃髮易服,大肆屠戮,楊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而且清朝後期也確實是比較丟臉的,不過哪個朝代到最後好像都不怎麼體面,哪個朝代之前也都有過闊的時侯,至於文字獄什麼的,歷朝歷代,直至今日……
至於說把元朝清朝排除到中國朝代之外的麼……,這麼說吧,現在滿族和蒙族可都是中國人的組成部分,如果非要把元清剔出中國歷史,除非把這兩族人全都殺光了,
說多了,回來說這個“十全老人”的詩,
……
叫說乾隆的詩量產幾萬首,其中要想出來一兩篇精品,感覺也不是什麼難事,之所以課本里找不到麼……
先看看課本里都有哪些古詩吧,……除了李杜這樣的大家,很多的詩人,可能只有一兩首詩詞傳世,然而就流芳千古了,……很多的詩人,可能只留下了一首詩,再就沒有別的能找得到的作品了,很多歷史人物,本身並不是以詩人聞名,可能是政治家,也可能是軍事傢什麼的,都有些別的什麼身份,然後偶爾的那麼腹中有感,給帶著韻寫出來了,就成了千古名句了,
……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這是岳飛的名句,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子,
大風起兮雲飛揚……,漢高祖劉邦的句子,
大炮開兮轟他娘……,這是軍閥張宗昌的句子……開玩笑的,
……
就是說麼,很多的作者,他本身並不是專職的文人,只是偶爾靈光一現,就出來了個傳世的句子,有的還被選進課本里去了……
再看乾隆的詩,我也有特意去找去,翻翻看裡面,看看有沒有些詞意較佳的句子,……看來看去,才知道為什麼幾萬首詩裡都沒有選進課本里的了,
乾隆的詩麼,網上能搜到的有那麼幾十首,肯定已經是前人篩選過的了,太過打油詩的大約已經濾去了,……能查到的,讀起來較為上口的,也有不少,但大都是在歌頌皇權,歌頌滿清,歌頌他自己的,看,本皇帝多偉大,……就算寫的好,選進課文裡也無意義,
比如說,《柳條邊》裡面的“意存制具細何有,前人之法後人守,金湯鞏固萬年清,詎系區區此樹柳。”……,叫說清朝已經滅亡多少年了,這種詩叫學生背有什麼意義?
還有個《除夕》,看樣子是在乾隆六十年退位時作的,“此日乾隆夕,明朝嘉慶年,古今難得者,天地錫恩然,父母敢言謝,心神增益虔,近成老人說,雲十幸能全,”……看,朕多偉大,前無古人!雖然工整,全是誇他自己的,
《伊犁將軍奏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率全部歸順詩事》“弗受將為盜,俾安皆我民,從今蒙古類,無一不王臣,”……我大清萬歲萬歲萬萬歲!
《觀錢謙益初學集因題句》“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甕,屢見詠香囊,末路逃禪去,原為孟八郎,”……諷刺明降臣的,寫的不錯,不過也不適合當學生的課文……
《宿方山》“定鍾近宵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