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4部分

,吃完早餐,草原上的露水已經快被太陽曬乾了,龐大的商隊繼續啟程,昨夜負責巡哨警戒的人則躺到了大車上矇頭大睡。

似乎一切都還是同往常一樣,楊帆本以為今天還是會在平靜中度過,但是快到正午時,右前方負責警戒的遊哨突然全速奔了回來,老遠就吹響了警戒的號角。隨後就響起了一陣沉悶的馬蹄聲,遼闊的草原盡頭出現了一條黑線,迅速變成滾滾潮水洶湧而來。

“準備啦!抄傢伙!”

‘小飛將’張義興高采烈地大叫,絲毫不在乎那急如驟雨的馬蹄聲把大地都踏得震顫起來。這是結隊而行的無數騎兵,策馬飛奔時才可能有的馬蹄聲。

高舍雞和熊開山緊張地攥緊了肋下的佩刀,高舍雞用的是一口狹長的單刀。身材高大強壯的熊開山用的則是一口大砍刀,刀背極厚,重達三十多斤,不要說砍人,用來砸人也綽綽有餘。這口刀的刀纂處是中空的,插入木柄後就能變成一口長柄大砍刀。

兩個人緊攥著鋼刀,剛剛做好戰鬥準備,就看到了令他們目瞪口呆的一幕。

‘小飛將’張義的人也在準備。他們從馬背裡、牛車裡。掏出了一支支長弓、一支支硬弩,全是嶄新的軍弓和軍弩。

弓弩作為主要遠端兵器,裝備了大唐的絕大多數軍隊。弓的裝備率是百分之百,弩的裝備率是五分之一,在中國周圍始終有強大的遊牧民族。但是從來沒見過他們把重灌騎兵當成主力兵種,這實非偶然,中華民族自戰國時代就發明了殺傷力強大的弩,在這樣強大的弓和弩的裝備率下,重灌騎兵簡直就是一群活靶子。

然而,那畢竟是軍隊啊,眼下這群人……

高舍雞和熊開山眼睜睜地看著一具具弓弩被那些人嫻熟地搭箭上弦,弓有長弓和角弓,長弓用於步戰。角弓用於騎兵,而弩則是臂張弩和角弓弩等單人使用的輕弩。

一看這等裝備,高舍雞和熊開山登時鬆了口氣。他們雖是斥候,卻並非不識軍中戰術,在場的人共有七百餘人,遠處滾滾而來的敵人大約在兩千人上下,可是這裡已經進入吐蕃的實際控制區。在這裡驟然出現的這支騎兵必然是吐蕃部落的人或者由吐蕃人組成的馬匪,而吐蕃人是不擅射的。

弓弩由於射程影響,需要敵騎衝到一百五十步內才能發射,這麼短的距離,根據弓弩的裝填速度。敵騎衝到面前進入肉搏,只夠你射出三箭。所以有“臨陣不過三矢”之說,但那只是理論上的說法。

實際上,從戰國、秦漢時期開始,弓弩就在中國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千百年來,將領們在實戰之中早就想到了彌補這一致命缺陷的辦法,一是批次射擊,二是正面、側面、直射、拋射的交叉射擊,還有利用地形和人為設定的種種障礙延滯敵人衝近的速度。

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只有裝備成鐵盒罐頭似的重灌騎兵才有可能勉強在密集的箭雨下衝到面前,然而對方又不是隻有弓弩手,高舍雞和熊開山現在就在看著那些人裝備好了弓弩,又從牛車裡抽出一根根鋼鐵的槍桿,迅速組裝成一杆杆可阻騎兵的鋒利長槍。

這種情況下,對方人數雖眾,也討不了便宜去,如果真的形勢不利,只要暫時拋棄輜重,改用李陵的騎射遊戰之法,這兩千敵軍根本不夠瞧的。

當年漢將李陵率五千人迎戰匈奴三萬騎兵,射殺數千人,且戰且退。匈奴單于大驚,又調八萬餘騎一同追殺,這五千人倚仗著遠優於對方的勁弩,且戰且走,每一交手,必射殺敵數千人,直到最後箭矢用盡,才兵敗被俘。

此時五千漢騎已被十餘萬匈奴騎兵追殺了十多天,射殺敵酋上萬人,自己居然還有三千多人活蹦亂跳的,傷亡不過一千餘人。李陵被俘後仰天長嘆,說只需再給他每人幾十枝箭,就足以擺脫追殺,回到漢境了。

從眼下這些彪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