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刊登報紙一事,歐陽發回去好好考慮了一番,覺得真如沈歡所說,可以奠定《海州日報》的權威地位,還能獲利使得報紙擴大規模。一舉兩得之事,實在也沒有道理拒絕,他現在已經不是幾年前那個只會高談儒家大義的年輕讀書人了。隨著沈歡各種新思想的出爐,大多是在雜誌報紙上刊行,歐陽發作為編輯,是第一個閱讀者。有疑問還能得到沈歡這個原著者地解釋,可以說,他的思想,已經翻新,大體接近或者向沈歡接近了。
於是,他一拍板,透過了這個決議,那就是正式刊行廣告。有了決定,就付諸行動,他把海州的一些生意規模頗大的商賈聚在了一起。與他們說明廣告地做法與利處。說到接受新思維,沒有人比這些大商賈更容易變通了,他們別的本領沒有,有關賺錢的資訊,那是一點就通。
《海州日報》銷量就在那裡擺著,受眾度之廣,他們也都清楚。比如說他們在座幾位,就有不少人都愛看日報的。既然都清楚,以他們的秉性。也沒道理不爭著要等廣告了。以月為限,廣告費用按月來算,一個月之後,再換另一批廣告,如果還想繼續刊登,又得另行計算費用了。當場就有商賈出到了每月十多貫錢的價格爭著要廣告位置。
歐陽發當場大喜,就要同意,突然又覺得要問問沈歡。罷了會議,回來諮詢沈歡。沈歡也沒有多少意見,只說廣告位置乾脆也以拍賣的形式進行競價。價高者得之。當然。一開始的底價就要從十貫錢開始。
這個主意,歐陽發只能說妙了。另外。沈歡還建議歐陽發,廣告宜精不宜多。有半個版面能刊登七八個廣告就可以了,太多了佔了新聞的篇幅,還成什麼新聞報紙?這一點歐陽發也贊同,能讓他同意刊登廣告,就很不容易了,如果說要讓廣告反客為主大行其道,他無論如何是不會同意的。
接著就是廣告地內容,沈歡提示說最好能派人核實以下廣告內容,賣的是什麼,質量如何,價格如何,先派個人暗地裡打聽,如果口碑不好,就是價格高也不登他們的廣告,還明確告訴他們就是質量的原因。這樣做可以確保讀者不受害,不受騙,否則的話會把罪過都套到報紙的頭上,對報紙產生難以估量的壞處,就得不償失了。
歐陽發得了提示,明白了,回去就著手拍賣事宜。都是海州富豪,近在咫尺,很容易溝通,也很容易核實。月中旬地時候就把廣告之事確定下來,之後,第一份正式的報紙廣告,又在海州產生了,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歷史舞臺。
可以說,海州自沈歡上任以來,創造了不少歷史第一。第一水泥海堤,第一水泥路,第一海軍,第一長篇小說,甚至是第一年輕知州!也許,以後還有更多的第一由他們創造吧。
如此之多第一加起來,造成地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至少,到了月底,這個第一小說的名頭,就傳到了京城,進入了不少關注海州之人的眼裡。
比如說官家趙頊,作為《海州日報》的忠實讀者,他早就下令海州驛站,每日日報,都要快馬加鞭送達京城皇宮。皇帝吩咐,地方驛站之人當然不敢怠慢。他們也聰明,不待日報每日上市,只要印好一份,他們與歐陽發聯絡,直接從印刷作坊裡拿出報紙,立刻就出發了。到了下個驛站,再由人送達下個驛站,一站接著驛站,直到京城為止。也就是說,因為這種快馬傳遞,不出三天,當日的報紙就能讓趙頊看到了。而這樣傳遞,也能讓趙頊每日都能有報紙在手!
這次也不例外,《西遊記》也吸引了他。他當作趣聞,讀之頗有趣味。後來突發其想,每日傍晚都到後宮裡讀一段小說給兩宮太后聽。
這日也不例外,因為春日初晴,兩宮太后難道有興趣到外面走一走,在御花園的一處小涼亭裡,三人圍坐在一起,由趙頊朗聲讀著,兩宮太后就側耳聽著。
這日剛好說完孫猴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