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1部分

洩露秘密。因此楚州等地又不合適了。想來想去,也就杭州最合適,路途適中,加上他這幾年,認識的江南商賈,就數杭州最多。有著交情,也好打交道。

周季自知第一次搞海貿,是菜鳥中的菜鳥這詞還是從沈歡那裡學來的。作為菜鳥,最重要的就是學經驗。他一到杭州,就找上了一個熟人。此人姓李,也是一大商賈,杭州本地人。

李大老闆的身份,據說還與之前的南唐皇室有點關係,不過到他這一系,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了。他祖父與父親,都是經營瓷器的,開店買賣,也有燒製作坊。因為經商有道,家業也有點殷實了。到了他接手的時候。已經有了數萬貫的家財。

本來,若是李大老闆繼承祖業,一心燒製買賣瓷器,幾十年下來,應該也就十多萬貫家財罷了。可是,這二十年下來,他家財已經不下五十多萬貫了。在杭州一地,是數得上的富豪。無他,就是從事了海貿而已。

他起初是做瓷器的。後來江南逐漸發展,特別是杭州,發展得更快。其中就有海貿這一項,作為港口,見識了不少外國人。其中他就認識一個麻逸地商賈,來大宋發展。其中數次向他購買了不少瓷器。幾個來回,他就與人家熟了,一摸底。瞭解了海貿的暴利性質。那個商賈,在南洋,也是個商賈。可據說還輪不到靠前的排名。因為他只是來大宋進貨,回到麻逸等地,就轉手出去了。拿到大頭貨物的當地商人,又有人組船往南運下去,買個天竺等地之人,有的又到大食去,獲利都翻了好幾倍心了,再也忍不住誘惑。變賣了一些家業。也開始搞海貿。他還親自出過海。到達過麻逸,二十年下來。還真給他翻了好幾倍的家財!他也不做其他。就轉迎瓷器,自產自賣。不過這次不像轉賣給大宋人了,而是裝到船上,運到南洋等地。

他現在也五十歲了,不大再往海上跑,只是在這裡掌控而已。幾十年下來,除了家財,他還發展了二十多條海船,屬於自己的海船。而他一開始時,是靠把貨物搭在別人船上,這樣一來,少了不少錢。因為見過海上船毀的模樣,他一直下不了決心自己製造海船。這二十多條船,還是這十年才開始發展起來的。按他自己地話說,如果一開始他就敢於自己製造海船,多了十年的時間,財富應該還能番上幾倍,就是達到百萬貫家財,也不在話下!

當然,這些都是他自己的話,是他與周季吹噓的時候說的。而周季與他相識,還是兩年前。在開封,一個富商的聚會上,這李大老闆適逢其會,與周季認識了。

當時周季因為有著印刷利器,資產也足夠入了門列,不少富商都巴著與他結識。這李大老闆也是豪爽人,人又胖,為人性格都與周季相仿,兩人一見如故,幾個來回,成了朋友。

這次周季到杭州。就是找他。準備與他合作。周季也直接。上門寒暄之後。單刀直入。說明了來意。

李老闆也不含糊。瞭解周季要與他一道做生意。把貨物搭到自己船上。二話不說。答應了。不過有一個條件就是周季所運地貨物。不能是瓷器。免得兩人有了衝突。他也清楚。海貿這東西。說暴利不錯。可是風險亦有之。一旦倒黴。遇上風暴。全軍覆沒。投入都打了水漂。沉到海底餵魚。那就虧大了。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知道海貿暴利卻又不敢太過投入地原因了。也因為這個原因。這些年。海貿雖然日漸發達。卻還沒有形成龐大地規模。像他李老闆。一個人有著二十多條海船。已經是江南一帶數得上號地船隊了。那些資產比他多地商賈。也不見得有他這種大搞海船地魄力!

這般多海船。除了幾條走倭國與高麗外。大多投入使用到南洋。這麼多船。所裝地貨物。也不可能全是他李某人地。他地瓷器。能裝滿一半就不錯了。因此更多地船。是給別人裝運貨物。其中收取費用。就像他當年使用人家地錢一樣。這樣也算是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