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問了負責打掃衛生的人,她說自從事發以後就再沒人敢動過,一直讓它鎖著的。」
「84消毒液?難道兇手在換了殺人以後的血衣才有心情做一遍消毒嗎?這該是有多好的心理素質。」
「應該是等別人都走完了才幹的,之前也有問詢,但沒人反映過這個情況,如果真有,這味道很沖,不可能聞不到的。」
「那這人顯然是有預謀的吧。」
「對兇器是他自帶的,之後也帶走了沒遺留在現場。」
「他對被害人和案發現場以及周圍的環境都很熟悉,可能是附近的居民,或者有過長時間和踩點。」
「現場也因為水池的天然優勢被毀得很徹底,以至於我們很難找到有用的資訊。」
「就連是血衣,他也很小心地做了處置。」
一時間,午飯的閒聊時刻頓時變成了一場小型的案情討論會。
除了議論本案的相關資訊,也有人根據現有的關聯做了大膽的猜想。
「會不會是連續作案?」
「我記得寧灼應該就是一米八左右吧。」
「不會。」
季和倒是一貫的乾脆。
「首先這只是兩起案子,比較的點都很少。」
「其次雖然兩個受害人被攻擊的部位一致,兇手使用的兇器也都是銳器,但一個是剪刀,另一個則是筆狀的。」
「第一個嫌疑人沒露出馬腳,並不是因為他有多謹慎,事實上,我們找不到有用的dna資訊純屬是因為醫院人多眼雜,因為多人參與搶救,而被破壞了現場。但他慌忙之中居然留下了作案工具,顯然是極大的疏忽。」
「但本次案件中,他卻選擇了一個本身就很難遺留下痕跡的地方,並且事後也做了合適的處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