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標卡尺。”
關寧拿出了一把尺子放在眾人的面前。
它可以測量長度,內外徑,深度等,是一個多用且精度很高的量具。
這卡尺並不是現代樣式,只是比較相似,關寧所參考的是我國古代原有的青銅卡尺。
據傳這青銅卡尺是位面之子王莽發明。
而在現處的這個時代是沒有的,所以關寧的發明是創造性的。
眾多工匠相互傳遞,感覺新奇不已的同時也充滿了讚歎。
有了這種卡尺,就能把精度範圍控制在相當小的程度,這對器具生產製造的作用不可估量!
王都誠開口道:“叫青銅卡尺不太好聽,不如叫元武卡尺如何?”
“這個合適。”
冶造局局丞郭瑀開口道:“既然是陛下做出來的,就應該叫做元武卡尺。”
這也是工部的慣例。
誰有了新的發明創造,就用其名字命名。
“可以。”
關寧沒有推脫。
掛著他的名字,便更容易讓人接受新刻度,這是好事……
標註的問題解決,匠人們對火炮也有了清晰的瞭解。
正式開工。
先由做模具的匠人們做出模具。
在古代沒有機械加工生產,做任何器具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用模具。
就好像農村做鋁盆那樣,先做一個類似的模具,然後把料灌注進去,待冷卻之後,再進行脫模,就成功了。
說起來容易,實則相當的難。
關寧要做的尺寸達到了中型火炮的規模,因而需要的模具也相當的大。
而且這個模具是中空的,這更增加了難度,還要保證精度。
模具不出問題,才能造出沒有問題的火炮。
這顯然難不到工匠們。
有了具體的圖紙,只需要按圖施工即可。
他們先用非常乾的衫木,按照炮體樣式,製成炮模。炮模的兩頭要長出一尺多,做成軸頭,軸頭上加鐵轉棍,然後將炮模安置於旋架之上,以便旋轉上泥。
主體做成以後,再將炮耳,炮箍等附屬件的模具裝上去……
在這個過程中關寧全程參與,甚至不時還上手親自去做。
這讓那些工匠們很是震驚。
君子尚且遠庖廚,更何況是皇帝,只見他的手上,甚至是冕服上都沾了不少泥。
實在親民。
關鍵在於他不是跟著胡亂指點,而是提出了很多有用的意見。
工匠們幹勁十足,在這個過程中,竟然都沒有出現返工,塗刷蘸水燒乾……按部就班的進行,最終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模具。
而到這裡,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測量。
測量中空模具的各項數值跟圖紙有沒有出入。
像火炮室,火炮筒等位置,對壁厚都有嚴格的要求,稍有差錯,可能就會導致火炮的耐久性出問題,甚至出現炸膛的風險。
一定沒問題。
這是所有人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