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這生意不錯。
魏濤沒有跟他爭辯,只是經過了幾次的對話和接觸之後,雙方有了明確的認知。
不是所有生意夥伴,所有生意都攪合在一起,大家都看中的專案那就一起玩,你看不中我看中了,那我玩,這並不影響大家是朋友。
跟‘天然居’一樣,魏濤向後退了一大步,正好他也缺錢,劉大龍順勢也就答應了。
在整個養殖基地另一件大事面前,魏濤的後退就顯得微不足道,在旁人眼中,還誇讚他‘高風亮節’有遠見,知道什麼才是長遠大計。
從養殖基地發展伊始,魏濤和劉大龍就達成了共識,等到一切走上正軌,給鄉里是創造稅收,創造就業條件,提供一些理所應當的貢獻。對村民,則要將他們徹底拉到一個戰壕內。
不是他們倆仁義,是這乃必行之道。
你看投資的時候行,你是恩人,你是大善之人,可你一旦賺錢了,再讓這些村民以為我幹我也行,事情就會必然的向著不好方向發展。
儘管魏濤和劉大龍用了很多興隆鄉的人,群眾基礎也好,但你必須要考慮一個事實,你心中覺得的基本素質,不一定是他們的基本素質,其中再有一些心思歪的好吃懶做之輩,他們會鼓動一些人,私下裡搞串聯,諸如錢都讓別人賺了,我們辛辛苦苦只賺點辛苦錢,整個養殖基地,我們也能幹。
類似的聲音只要傳出去,必然是擴散之勢,也必然會形成壞事之結果。
兩人都知道,所以也早就商量好了,待到步入正軌之後,拿出一部分的股份,分化出來,分給各個村,賬目公開,以村為單位發放分紅,讓村民們看到賬目,再到村裡去領取分紅,使得整個生意,變成大家的生意,不再是單純給被人打工,而是給我們自己幹,還能領一份工資。
一直到四月末,這件事才算是完完全全的處理好,魏濤和劉大龍也成為了興隆鄉村民眼中的‘當家人’。
‘天然居’刨除在外,採摘園也刨除在外。
剩下的養殖基地,蔬菜大棚,開春後用來種菜的土地,這些規整為一個公司名下的產業,其中家禽類養殖,從公司內分出來,跟諸多農戶家養的部分,再單獨成立一個家禽養殖場。
前者,魏濤和劉大龍各佔30股份,鄉里‘投資’佔10股份,剩下的30,按比例分放到各個村,至於村民如何佔比,村裡研究完以後登記造冊,公司內部歸檔。
後者,魏濤佔10,劉大龍佔50,其它比例不變,剛開始村民們還好奇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要單獨分開,這一看才明白,原來是兩位老闆的投資比例不一樣了。
已經參加了幾次洽談會,與興隆鄉緊鄰的東順鄉,看到兩位老闆的租地行為,已經蔓延到了站在自己土地上肉眼可見的區域,這小一年,興隆鄉吃的飽,大會小會上都受表揚,不就是傳統產業之外,又多了這麼一個招商專案嗎?
我們也來做。
操作了幾個月,效果一般,他們又將視線盯在了劉大龍的身上,‘天然居’找人介紹一下,去吃幾回飯,劉大龍對各位領導是態度很好,對於一些想要招商引資的意向,也都表現的很感興趣。
鎖定興隆鄉,必定會受制於興隆鄉,兩個地方,那可迴旋的餘地有了,可操作的空間也隨之大了很多。
魏濤在這件事上,也表現的很積極,相比較於朱峰、喬新華這種時代印記下的不得不為,能夠搭上官方渠道,那才是未來做生意的首選。再忙,類似的事情他都表現的積極。
投不投資的先不說,魏濤和劉大龍以公司的名義,先給東順鄉的小學捐獻了三百套的課桌椅。
個人社會形象的樹立,非是一朝一夕,臨時抱佛腳幾乎沒有什麼作用,需要常年日積月累。
拍個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