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自我而為後人造福的精神,真正令我敬佩。”
“老先生,您這話過獎了。”田中這番話,令楊度感激,剛才的一絲惆悵也被它沖淡了。
“來我家與你交往的留學生們,我看得出,都與你一樣,個個既是憂國憂民之士,又是慷慨熱血之徒。貴國有你們這樣的青年,我看桃花源不久就會在貴國變為實實在在的眼前之景。”
田中老先生的善良真誠,使楊度十分感激。十年前,當日本海軍大敗北洋水師的時候,楊度和所有中國愛國士人一樣,對日本有著一股強烈的仇恨情緒。來到日本後,這種情緒不知不覺地在減退。尤其是這次,住的時間較長,對日本社會和文化了解得較多,加之會說日本話了,與日本普通百姓的接觸也便更為廣泛,楊度對這個曾被他輕蔑地叫做“蕞爾小國”的日本的情感起了很大的變化。他深深地感覺到,日本是一個很不平凡的國度,它有許許多多值得中國效法之處,而最值得中國效法的就是它的君憲國體。同時,大和民族又是一個進取心極強的民族,他們總是敏銳地虛心地學習別的民族的長處,並透過全體一致的勤奮努力,很快地便把這種長處據為己有。
“楊先生,這半個月來,你天天足不出戶,伏案疾書,你是不是在為貴國未來的桃花源勾畫藍圖呢?”見楊度在沉思,田中又開口了。
“老先生,真讓您說對了。”楊度頗為興奮地說,“我正在草擬一部敝國的治國大綱。”
“治國大綱?”千惠子被這四個字吸引了,她掉轉頭來驚奇地反問了一句。
“對,這是一部治理國家的大綱領。我用‘金鐵主義’四字來作書名。”楊度不無得意地說。
田中說:“當年德國宰相俾斯麥以鐵血主義挽救了德意志,你的金鐵主義是不是從鐵血主義衍化過來的?”
“不是。”楊度斷然否定,“俾斯麥倡導的以黑鐵加赤血救國的主張,即世人所說的鐵血主義,使普魯士統一德國諸聯邦,進而稱霸歐洲。俾斯麥之所以倡議此種主義,是因為普魯士為一寡民小土之國,其條件不足以讓它生存於列強爭霸之歐洲,故非有兵力不足以排奧挫法而團結德國各邦,建成一個聯合統一的德國。它後來稱霸歐洲,是全以兵力從事征戰所致。但敝國不能採用鐵血手段。敝國有五千年文明歷史,儒家仁慈友愛之說深入人心,若純倡鐵血,則使民智日暗,民德日薄,而民力亦會因之而不振,社會經濟亦必日漸萎敗。”
“說得對!”田中十分讚許地說,“貴國是一個詩書禮義之邦,貴國所有的救國者都不能丟失了這個優秀的傳統。”
“是的。”楊度點點頭,頗為自負地說,“我取俾斯麥之長,又以吾國的傳統補其短,故而用‘金’來替換其‘血’。所謂金者,黃金也,即金錢,即經濟,欲以此來求得人民的生活富裕。鐵者,即黑鐵,即鐵炮,即軍事,欲以此來求得國家的力量強大。”
“民生富裕,國力強大。目標很好。”田中又讚許道,“足下為貴國所畫的藍圖的確很宏偉。不過,我聽說貴國留學生中常有爭論,而爭論的焦點並不在目標,而在於達到目標所採取的手段。”
“您看得很清楚,所爭的確實不是目標,而是手段。”
“聽說爭論者有兩種主張,一為採取民主共和制,一為採取君主立憲制。是這樣的嗎?”田中問楊度。
楊度還未來得及回答,千惠子搶過來說:“爺爺,你怎麼知道得這麼清楚呀!”
“你爺爺呀,”和子老太太笑著說,“年輕時也是一個狂熱的政治活動家,為倒幕派暗中出過不少好主意哩!我那時為他提心吊膽,萬一德川幕府倒不了,天皇掌不到權,我們家就要遭大禍了。”
“哎呀,想不到爺爺還是王政復古運動的功臣哩,怎麼沒有撈個一官半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