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實實在在地發生在自己的身邊,而自己也是其中的當事人之一,已夠使他興奮不已了,突然而來的五萬銀元也足以給自己和朋友們帶來實惠。他將五萬元作了個大致的安排。
自己留下二萬。從這二萬中拿出三千給弟弟。楊鈞喜歡收集古碑古畫,買這些古董要大錢。再給五百給代懿,要他寄三百回家去,將叔姬母子接到東京來,剩下兩百租賃房子,購置傢俱。待叔姬來後,再給二千五百給她,以示對弟妹一視同仁。他不能先把三千給代懿,說不定代懿會把這筆錢塞給那個日本下女。
再撥出一萬來給梁啟超。梁啟超這幾年辦《 新民叢報 》,近來又開辦《 新小說報 》,經費拮据。這一萬給他,必定可助他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剩下的二萬,即刻匯往長沙給黃興、劉揆一。他知道,湘江邊的革命黨朋友們是何等急切地需要大批款子,五萬全部給他們也是不夠的。但楊度不能全部給他們。
黃興的革命是救國的一條道路,梁啟超的維新也是救國的一條道路,而自己所探索的以金鐵主義為宗旨的君主立憲制也是救國的一條道路。如同對待弟弟妹妹應該一視同仁一樣,楊度對這三條救國道路也採取一視同仁的態度。
正當遠方的遊子尚在思考探索的時候,故園的熱血子弟已在磨刀擦槍圖謀暴動了。
第七章 借屍還魂
一 各路英豪聚會普跡市共圖大業
早在三個月前,劉揆一應黃興之請,由東京匆匆趕回湖南。在東京時,他們為建立一個革命團體的事反覆商討過。劉揆一到了長沙後,便全副心思投入到組建這個團體的活動中。經過半個月的準備,各方面就緒了。這個團體取名華興會,對外叫華興公司,以辦礦業為公司業務,在長沙城南門外租一間屋,正式掛牌營業。入會者叫做入股,發給股票,股票即會員證。聯絡的暗號為:同心撲滿,當面算清。這兩句話,聽起來像是生意場中的行話,其實隱喻“撲滅滿清”之意。
黃興當時公開的身份是明德學堂的體育教習。明德學堂的監督胡元倓也曾是留日生,明知黃興在從事革命活動,他也不加干涉。為了更好地掩護自己,黃興在回國途中,於上海參加了聖彼得堂的宗教儀式,並由該堂中國籍會長吳國光出具介紹信。一到長沙,他便轉入長沙聖公會,與會長黃吉亭牧師成了朋友。
華興會成立之初,會員近百人,黃興被推舉為會長,劉揆一為副會長,會員中有幾個很活躍的人物。一個是章士釗,長沙人,20歲。一個是宋教仁,桃源人,22歲。這二人都是激進的排滿派。還有一個胡瑛,只有16歲。胡瑛是湖北人,少時隨父母來湖南。不久,父親和兄長都去世,他便依父親的一個故友長大。他那時在明德學堂讀書,受黃興的影響傾向革命。胡瑛人雖小,卻聰明膽大,黃興喜歡他,讓他參加了華興會。另有一個河北人張繼,22歲。他也是留日生出身,與章士釗是好朋友,此時在明德學堂任歷史教習。
華興會的宗旨為“驅逐韃虜,復興中華”。黃興和劉揆一認為不能仿效法國大革命發難於巴黎、英國大革命發難於倫敦的辦法,因為英法為市民革命,而非國民革命,中國只宜採取雄踞一省、以一省帶動數省、從而取得全國革命成功的辦法。他們分析了湖南的情況,認為湖南具備首義之省的條件:一是湖南學界士紳界思想日見發達,二是湖南市民思想日見開通,三是湖南眼下荒情嚴重,易於號召。此外,湖南還具備一個較外省更為有利的條件,那便是湖南會黨眾多,其中勢力最大的是哥老會。
湖南哥老會各派系紛紛佔山結會,開堂放票。他們不僅互通聲息,而且還和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的哥老會有密切的聯絡。黃興、劉揆一根據各方面的調查,估計湖南各種山堂會黨的徒眾約有1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