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會長。以後歷任京師大學堂附設的譯文局總辦、復旦大學校長、教育部名詞館總纂。辛亥革命前一年,清廷賜嚴復文科進士出身,又賞海軍協都統銜。民國成立後,袁世凱先後任命他為京師大學堂總辦、總統府高等顧問、約法會議議員、參政院參政。
嚴復的最大功德是翻譯了以《天演論》為代表的一大批西方名著,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等一整套西方理論引進中國,對中國思想界有著振聾發聵的作用。當時幾乎所有有志之士都如飢似渴地閱讀嚴譯名著,這些譯書使他們的視野為之開闊,耳目為之一新,生氣勃勃的西學知識給了他們認識中國改造中國的最新工具。
中年時代的嚴復嚴厲地批判中國的傳統學問和傳統制度,但近十餘年來他逐漸地改變了過去的偏激態度,對傳統的學問和制度有了一個更高層次的認識。歷世愈久,他對中國的國性民質愈看得深刻。
他今年六十三歲了,因患氣喘病,常常住進洋人醫院治療。他身體虛弱,很長時間不能執筆為文了,通常的消遣是看書、打麻將。這些日子裡,他尋思著要給兒孫留下一個遺囑,將自己一生的摸索所得留給後人。
要留下的話很多。作為一個全面引進西學的思想家,一個曾經猛烈抨擊中學的叛逆者,他認為首先要留給子孫的應是這樣的信念:中國必不亡;舊法可損益,必不可叛。這個信念是他深研中國和外國、中學和西學幾十年後所最終確立的,後人一定要記住,以免重走彎路。《天演論》的譯者到了晚年卻要立下“舊法不可叛”的遺囑,看起來似乎不可能,然而它卻真實地存在著。
盛署來了,別人都覺得炎熱難耐,嚴復反而比平時要舒暢點。氣喘病伯的是寒冷,越熱越不礙事。他把卷讀了一會兒杜詩,忽覺自己也來了詩興,便放下書,抽出一張水印花箋來。望著對面牆璧書架上擺著的一大排凝聚了自己畢生精力的西學著作,想起這些年來的國事蜩螗,晚年所面臨的現實竟與中年時期投身翻譯事業時的抱負相距是如此的遙遠,他真有點心血白費之感,本來略為寬鬆的心境又凝重起來。他沉思良久,終於寫下一首七律:
四條廣路夾高樓,孤憤情懷總似秋。文物豈真隨玉馬,憲章何日布金牛?
莫言天醉人原醉,欲哭聲收淚不收。辛苦著書成底用?豎儒空白五分頭。
他放下筆,把詩再念一遍,不覺輕輕地搖了搖頭。
“爹,有人來訪。”長子嚴璩走到父親身邊,隨手遞過去一張名刺。
嚴復看那名刺上寫著:國史館副館長參政院參政勳四位湘潭楊度皙子。他把名刺往桌上一放,吩咐兒子:“你對他說我氣喘病又犯了,不能見客,請他原諒。”
嚴璩知道父親的脾氣,不再多問,便出了門。
嚴復雖與楊度同處京師,同為參政院參政,卻從未見過面。這是因為嚴復這些年來一直多病,深居簡出,很少外出。袁世凱給他的職務,諸如高等顧問、約法會議議員、參政院參政等,他的態度是統統接受而不參與其事。不過對於楊度其人,他還是瞭解的。正因為了解,所以他對楊度沒有好印象。倒不是他看不起楊度無才學,也不是看不起楊度辛亥年背棄自己過去的學說轉而趨附時尚,嚴復本人也有過否定自我的經歷,對此他可以理解。他是認為楊度太熱衷於名位了,把權勢看得太重了。
嚴復一生對名位權勢很超脫。戊戌年,他對康梁的維新變法是支援的,並當面向光緒帝直陳變法自強、出國考察的建議,但政變後禍未及於他,他依然做他的天津水師學堂總辦。這原因是他未進入維新新貴們的官場。袁世凱羅致他,他不去,也是因為他不想與權位沾上邊。楊度爭當交通總長、想做國務卿這些事,嚴復都有所風聞。他覺得楊度與他走的是兩條路,道不同不相與謀。
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