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洗澡溝,看著一片蕭瑟的洗澡溝,張超想到了很久以前訂下的開發計劃。
離過年還有半個月呢,反正在家閒著也是閒著,乾脆鄉里招點人,把那水壩給修了。想到就做,張超回到家,立即把管家、賬房等一干張家的管事們叫來,崔鶯鶯帶著助手紅線也在一邊旁聽。
“先前買下了那洗澡溝,就想著修壩。現在離過年還有段時間,大家也還有閒,正好溝裡也沒水,這些天天氣又好,因此我打算正式動工。管家,你安排人去鄉里招工,不管男女老少,只要願意來我張家掙點閒錢的,都可以過來做工,包一日三餐,還給工錢。一個壯勞力,一天還給三升粟!”
發招工訊息,請老匠人,購買一些必要的工具。
筐鏟鎬鍬,獨輪車。
好在張家現在人多,張家的和崔鶯鶯帶來的,管事的也不缺。至於修壩的人工,附近鄉村裡喊一嗓子,說張超招人做工,頓時應者雲集。
這也是張家好聲望的好處,大家都信任張家,知道在張家做工,張家說給多少就給多少,不會有短缺,而且張家做工,還吃的好。再說了,張超現在是什麼人家,那可是東宮太子府裡洗馬啊,五品高官,將來扶太子坐了皇位,那肯定是要當尚書當宰相的。
張超親自出任了修壩總指揮,跟一群鄉民呆在一起,他覺得挺充實的。(未完待續。)
第200章 溝上梯田
第二更,求訂閱!
外人很難想象,都貴為武安縣子當上了太子洗馬了,可張超卻還願意在工地上跟著大家一樣淌泥吹冷風。
寒風中,上千的鄉民卻乾的熱火朝天。
大家分工合作,一群石匠帶著群壯漢打石頭,而其它人挖土的、運石頭運土的。好在張超只打算修條壩,而不是要修一個水庫,因此壩倒也不需要太高太寬,算是工程量降低了許多。
張超早張一群老工匠商討過個的計劃。
“就修個一丈半高吧。”
張超原本還想著修一個石壩,但老匠人們提出這裡附近並沒有太多石材,如果修一個石壩,那還得去新豐的驪山或者藍田的秦嶺採石,那樣光是運輸就非常麻煩。他們建議張超就地取材,修土壩。
反正張超也沒打算修太高的堤壩,因此直接用砂石加粘土堆積而成的土壩,是成本最低的。特別是可以就地取材,溝兩邊的坡上有的是砂石和粘土。
修這樣的土壩還不需要打特別堅固的壩基,一般都是直接在壩的中心堵塞粘土,做成不透水層,修成斜坡式土壩,低廉、快捷,還挺牢固。
一丈半,將近五米,其實已經挺高了。
有五米的壩,那麼起碼能蓄水三四米。這麼深,能蓄不少水,養魚也足夠了。
“是隻修洩洪道,還是要再修一個水遂道?”一個面板黝黑,十分乾瘦的老匠頭問。
一般在河溝上攔個壩,是不會如張超這樣搞個一丈半這麼高的,頂多一丈左右,越高那就越不好修。一般小壩,也不會修什麼水遂道,頂多在一側修個洩洪道。當壩內的水達到堤壩的一個限定高度時,水會就從那個預設的溝渠裡洩洪,保證堤壩安全。
而水遂道,自然就是在堤壩裡留下涵洞,這樣堤壩可以隨時放水。這樣的水道,還可以修成階梯狀,每一定高度留一個口子,可以隨時拿木頭塞住。這樣需要放水時,就可以從上到下,一級級的放,能做到精準放水。
最底下有一個水門,如果開啟,可以放光。
“洩洪道和水遂道都修,洩洪道就定個一丈高吧。”張超想了想,還是沒把洩洪道弄的太高,他怕到了夏季時雨水多,到時他的堤壩承受不住。一丈高的話,相當於最多隻蓄水三分之二。
雖說有水遂道,可雨季的時候,光靠水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