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地裡卻悄悄給“校長”發電請示。

敗退緬甸(6)

校長的回電極為快速,內容也是:撤回國內!

西去印度,只有三百多公里,而東回中國,卻足有千里之多。最要命的是,滇緬路已被日軍佔領,回國根本無路可走,只有翻越蚊蟲橫飛、螞蟥遍地、豺狼虎豹肆虐、沼澤密佈,能進不能出的“野人山”。

連小孩子都能看清的事情,大將杜聿明就是沒“看清”。

面對史迪威的詰問,杜聿明也振振有詞:豈止是校長、是我的意願,也是廣大官兵對自己祖國的無限渴盼和依戀……新5軍軍長的話沒錯,回國的訊息傳出後,確也得到了全體將士的擁贊,來自*、自由國度的史迪威還能說這是“長官意志”嗎?

誰不愛戀自己的祖國?面對眼前的異國部隊,軍銜高出許多的美國老頭一點辦法都沒有,雙方只有分道揚鑣。

電影《漫長的一天》有個挺有意思的畫面,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掉了隊的蘇格蘭士兵吹著風笛孤獨地走著,美國將軍迎面過來:你現在歸我指揮,聽我的命令,跟我前進。

是,將軍!

就這麼痛快。

戰場上,軍銜低的服從軍銜高的,天經地義。可惜,那是在西方。洋人的價值理念、思維方式根本無法照搬到東方。杜聿明、廖耀湘等即使是與小鬼子交手時再勇猛、再無畏,也註定在權力面前敗下陣來。一切為權力服務、為上司著想的中國軍人遠做不到蘇格蘭風笛手那樣灑脫。

日本鬼子兵臨密*城下時,“中航”設在這裡的準備為新航線服務的基地頓時亂成一鍋粥。按邦德和黃寶賢報給交通部的計劃,密*已經被列為“中航”對外通道的一個重要基地,這裡的機場正在擴建,“中航”公司的很多人員、航材已經先期運抵於此。

誰都沒想到遠征軍會潰敗得如此之快。

還在亂。這邊剛要搬東西,那邊,國防部的電報又到:為即將進入野人山的遠征軍限時空投!國防部的電報猶如紙上談兵,根本就不考慮“中航”已經嚴重缺少飛機。夏普駕著貼滿口香糖的DC—3歷盡艱辛跑到印度,哈羅德·斯威頓把一個翅膀長、一個翅膀短的飛機弄到香港的事情讓公司職員記憶猶新。邦德也知道,如果按照在國內的習慣做法,這都應就地淘汰才對,而現在,只能用這些補丁摞補丁的飛機繼續飛!

夏普和陳文寬上,後來,哈羅德也駕著他那“瘸腿”DC—2 1/2跑過來,從阿薩姆到密*,空投下大量軍需給養。

補充了糧彈的杜聿明和他的部隊走了,東行之路,一支遊魂似的隊伍迤邐而行,鑽入“野人山”。

新5軍出國時共有42 000人,戰鬥中死傷7 300人,退途中卻死傷高達14 700人,200師師長戴安瀾就戰死在這次撤退中。忠實執行校長命令的杜聿明不得不為這次撤退付出慘重的代價。關鍵的麻煩在於,日後為最後反擊,這些部隊不得不再由“中航”飛越“駝峰”送到印度接受培訓,不僅使本就極其緊張的運力增加了負擔,還加大了飛行的危險,佔用了有限的噸位。

一切都如此得不償失!

也有不聽邪的。

在地圖上用目光輕輕一掃,在仁安羌取得大捷的孫立人敢用自己的腦子作出選擇——去印度蘭姆伽。

可能是因為留過洋、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軍校之緣故,孫立人在骨子裡不那麼“傳統”,同樣是黃面板、黑眼睛的他,做人準則、行事方式多少有那麼一點和他的同胞“格格不入”。在緬甸,從頭至尾,似乎只有他在忠實、不折不扣地執行史迪威的命令。很簡單,一個是將軍、一個是長官。史迪威的軍階比他大很多,應該無條件服從,再有,退守印度無疑是正確的。既然如此,為何不執行!書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