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臨戰變陣也是常有的事情。可是,此刻離西路蘇軍到達預伏地點的時間僅僅只有五天時間,要想改變設伏地點已經很難,而失去了消滅西路蘇軍的機會,北蒙戰局就將急轉直下,守住北蒙的作戰目的就很可能難以實現。
宋哲武現在甚至有些後悔,當初把西線戰役的指揮權交給了傅作義。如果是張亞飛,在這個時候是絕對不會提出這樣的建議的。而且,只要宋哲武一道嚴令下去,張亞飛再不會有任何想法,只會一心打好這一仗。
宋哲武在心中認為,這很可能是傅作義犯了地方實力派屢教不改的一個臭毛病,存了儲存實力的念頭,而想出的推脫之詞。
宋哲武強壓著心頭的怒火,皺著眉頭,語氣不善地問:“這個計劃是我批准的,傅宜生認為哪裡不妥?”
宋哲武臉上的憤怒、不滿,甚至還有極度失望的表情,陶蓉、李文田、梁忠甲都看在眼裡,他們都暗暗地替傅作義捏了一把汗。
李文田看了陶蓉一眼,低下頭去沒有出聲,他還是頭一次見到宋哲武如此憤怒,此刻要勸宋哲武,只有陶蓉的話最有分量。
誰都可以不說話,可是陶蓉作為主管作戰的副參謀長,實際上甚至也可以說就是第四路軍的參謀長,只不過因為蕭國棟的原因,他的參謀長前才掛了一個副字。
這個作戰計劃雖說是宋哲武批准的,可是計劃是他主持制定的,他很瞭解計劃的優劣。作為第四路軍事實上的參謀長,發現作戰計劃哪裡有不妥,及時糾正是他的職責。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嫉賢妒能、打擊不同意見,那是參謀長的大忌,在作戰上尤為如此,他必須要想辦法讓自己的主官接受正確的意見的。
不過,多年的參謀長生涯,也讓陶蓉很會揣摩主官的心思,他明白讓宋哲武如此生氣的原因。
陶蓉略微斟酌了一會,輕聲說:“宜生還讓我轉告司令,如果司令堅持實施現在的圍殲西路蘇軍的作戰計劃,阻擊中路增援蘇軍的任務會最為艱苦,他的三十五軍願意承擔這個任務,即便戰至最後一人,他傅作義也會自己頂上去。”
陶蓉並沒有直接回答宋哲武的疑問,而是先向宋哲武表明傅作義此舉並無私心。他知道,只要是宋哲武認為傅作義不是僅僅為了自己著想,宋哲武的憤怒就會平息。他相信,冷靜下來的宋哲武是絕對會接受正確意見的。
果然,在得知傅作義不是為了儲存實力,而是確有一些新想法,宋哲武的怒火馬上平息下來。
雖然陶蓉沒說,可是宋哲武看得出,李文田和這個計劃的制定者陶蓉,在態度上都傾向於傅作義的新建議。
宋哲武仔細想一想,這個作戰計劃是陶蓉主持制定,陶蓉竟然不計得失願意附和傅作義的新建議,這說明傅作義的建議有可取之處。也許傅作義有更好的辦法?即便維持原定計劃不變,聽一聽傅作義的建議也無妨。
在梁忠甲的軍部作戰室裡,陶蓉指著地圖向宋哲武介紹起傅作義的設想。
“傅作義認為,在鄂而渾河西岸地勢平坦之處圍殲西路蘇軍,固然有易於我軍殲敵的優點。可是。鄂而渾河西岸距離中路蘇軍過近,中路蘇軍救援方便,阻援部隊的任務會十分艱鉅困苦。”
“況且,即便在地勢相對平坦的地點圍殲八萬蘇軍,宜生認為,沒有半個月以上的時間也不可能做到。這期間擔任阻援的部隊,在蘇軍兩面夾擊之下,傷亡很大到不必說,能否完成阻敵任務就很難說了。很容易出現我軍幾十萬人和蘇軍中西兩路近三十萬人混戰的局面,那樣,戰局勢必會發展成決戰態勢,這對我軍十分不利。”
和蘇軍進行決戰,第四路軍不會佔到任何便宜,宋哲武雖然對自己的部隊很有信心,可還沒有到自大的地步,第四路軍的實力遠遠沒有達到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