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帝。
這樣一來,他們就都成了從龍功臣。
可張超不想那麼急,承乾也不急。
眼下,他們打出的旗號,還是護新法和清君側,他們對外稱反的不是皇帝,而是皇帝身邊的奸佞。因此現在,急不可待的稱帝,那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大義名份還是需要的。
況且,張超認為沒必要在建康稱帝立都,建康不是什麼吉祥的地方,數朝都城,都是短命王朝。
要稱帝,也應當進入漢京後,在則天門登基御極,那才是名正言順。
“文遠,張仲堅已經按樞密院的命令,讓崔琰率兵去進攻黔中,並讓劉仁軌和高侃出兵江西。現在李績還守在九嶷山,卻是進退失據,騎虎難下。”
“很好,給他們發信,注意安撫百姓,攻城為下,攻心為上。一定要記住我們出兵的旗號,是清君側、護新法。”
“老馬,各路兵馬整編授番一事,也籌備的差不多了吧?”
“嗯,已經差不多了,兵部這邊初步商議的計劃是設立十八個集團軍。”
集團軍其實相當於現在漢京朝廷的南衙十二衛,類似,但又有些不太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如今南軍採用的是募兵制,軍官和士官職業制,士兵則是義務兵制。所以現在的南軍,其實是常備軍性質。
集團軍下轄若干軍、旅,旅以下是團營連排。
最低正式編隊為排,這也是適應火器作戰,雖然眼下火器還不是主流,但這也是未來趨勢。
按編制的設立初衷,集團軍是一個基本的戰役軍團,可以在方面內獨立作戰。
不過同時,也是為了加強控制軍隊,南軍軍制也和朝廷的原來軍制有些相似。
平時不作戰的時候,南軍以營為單位分駐各地軍營。團、旅、師、集團軍,各部都只設立指揮部和參謀部,並不直接統領指揮下面各營。
這和過去十二衛並不能直接統領各衛府一樣。
在戰爭時,透過兵部給兵符,樞密院發調令,組成作戰部隊,派遣指揮軍官,這個時候才形成了戰時軍團。
戰後,也是士兵回營,軍官返回各級。
現在許多地方的兵,其實還是很混亂的。比如西北的程咬金、蘇定方的兵,比如代北的單雄信、羅士信、牛進達他們的兵,還有如遼西秦瓊他們的兵,還有南洋、信度等地的兵。
張超要求是儘快的完成整編並授予各軍番號,然後讓他們按番號和編額補充或者裁撤精簡部分軍隊。
現在兵部和樞密院的商議是陸軍十八個集團軍的番號,海軍三個艦隊的番號。
其實稱為集團軍而不稱為軍,實際上也是因為到了這個級別,就是一個多兵種合成部隊了,步、騎、炮甚至是含有水師等,擁有的方面獨立作戰能力。
“營州秦瓊和老令公所部授一個集團軍番號,代北羅牛單三位將軍所部授一個集團軍番號,隴右蘇定方和程咬金所部授一個番號。而云南程處默將軍所部授一個集團軍番號。”
“嶺南張樞密使所部整編為兩個集團軍,另外崔琰將軍所部授一個集團軍番號,高侃和劉仁軌將軍所部授一個集團軍番號。”
這已經去了八個集團軍番號了。
這其實也算是劃分勢力了,這個時候能劃到一個番號的,以後在南軍中自然是地位不一樣的。
剩下十個集團軍番號,當然就是歸現在集結於江淮一帶的兵馬。
至於以後收編歸附的唐軍,肯定是整編裁汰。
“我們的義務兵役法,也要儘快拿到議會諮詢,然後透過。”
張超主張的還是以法制國,以前李淵和李世民都說大唐以孝治國。但大唐不過二十年天下,卻經歷玄武門之變和漢京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