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拳頭大誰有理。尤其是十五年間經歷了三次京城宮變,百姓似乎習以為常了,反正也就宮裡亂亂,又亂不到他們身上來。
今天還暴露了一個問題。
他麾下確實是有那麼一些人,想越過他,私下裡搞什麼皇袍加身的戲碼。這些人,已經有點不受他控制了。
他們依附於張超,想要推動著張超前進。
這類似於晚唐五代時的藩鎮牙兵牙將們,那些牙兵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叛亂兵變,最喜歡擁自己的牙將去叛亂奪節度使的位置啊,甚至是去造反稱王稱帝。
反正,兵變成功了,他們是有功之臣,人人有功,個個升官發財。若是失敗了,那麼上面為了穩住局勢,還得拉攏他們,依然是要給錢糧賞賜,甚至升官發財。
因此五代之時,兵變跟家常便飯一樣,尤其是各藩鎮最精銳的牙兵,更是如此。動不動就兵變,動不動就造反,甚至到了後面,往往造反都是牙將們不知情情況下發動的。
許多牙將都是被迫成為造反士兵擁護出來的。
很多牙將甚至都不想當這個頭。
說到底,這就是利益問題。
上次護法而拉起來的南軍,來自各個方面和階層,是有些魚龍混雜。
依附於張超麾下的將校官員們也很多,做張超的臣子,似乎比當李唐的臣子能夠更有利些。
不少人想得擁立之功、從龍之勳。
有這種大膽想法的人不多,有那麼一小部分。
張超對他們,也並不全是高興。
他看的很透徹,這些人其實就跟五代的那些牙兵們一樣的。
他們頭腦狂熱,想的也太簡單了些。
腦子裡都是什麼改朝換代,從龍擁立之功,並沒有如張超一樣想的更深層。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這本來是好事,可現在,卻讓張超隱隱擔憂了。
必須得加快完成對軍隊的改革,穩定壓倒一切。
真要是這軍隊還這麼混亂著,那可能很快軍中就成了一個個山頭,形成大小藩鎮軍閥,到時成形,張超估計都真控制不了,說不定還要反噬他。
提起筆,張超在紙上寫下蘇定方和秦瓊的名字,然後旁邊寫下對調二字。
蘇定方比較危險,張超擔心他擔任北衙大帥,哪天腦子一熱,打著他名義幹出點什麼譁變的事情,然後到時給他送件黃袍那可麻煩了。
他到現在還記得今天他跟蘇定方說黃袍加身時,他那眼睛裡的亮色。
秦瓊比較穩,讓他做北衙大帥,想必承乾也更放心些,他畢竟還是大長公主駙馬都尉。
左神策軍大將軍尉遲寶琳、右神策軍大將軍張亮。
左羽林軍大將軍程處默、右羽林軍大將軍張公瑾。
左神機大將軍李感、右神機大將軍段志玄。
這是皇帝近衛六軍的大將軍名單,六位大將軍,南軍北軍將領各三。
最難定的還是皇帝侍衛親軍四軍的主將名單。
左千牛衛大將軍殷開山、右千牛衛大將軍吳黑闥。
左金吾衛大將軍李君羨、右金吾衛大將軍崔琰。
北衙元帥秦瓊、南衙元帥蘇定方、海軍元帥張仲堅。
樞密使李靖、樞密副使屈突通、劉弘基、尉遲恭,兵部尚書李績。
中軍大都督郭孝恪、前軍大都督羅士信、後軍大都督單雄信、左軍大都督程咬金、右軍大都督牛進達。
雖然說兵將分離,高階將領平時不能統兵。
可經過今天的事情,張超還是多了個心眼。
按制不能領兵,不代表著真的就領不了兵。在緊急情況之下,這些各衛各衛的高階將領,其實還是能憑職務、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