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組織訓練之人的能力。如果訓練得心急了一點,不僅僅起不到好的方面,而且還會產生衝突,不利於民兵的發展。因為人都是有牴觸心理的,你一急對方就容易跟你急。
不過這個問題,雖然難道了金大成,但是難不倒周世龍。只一個獎懲機制,一個分權制度,這個問題便即迎刃而解。
分權制度,屯田和訓練之時不是一個人全權負責,而是分為了兩個人共同負責。一個是為屯長負責屯田;一個是團長負責團練。農忙的時辰被團練佔據了,屯長要站出來駁斥;該是團練的時間卻去屯田了,團長要站出來駁斥。兩者雖然會衝突,但是在這裡,屯田以及團練的時間都有具體的時間,劃分了兩者之間的界限,衝突自然也就形不成了。
獎懲機制,進行民兵的考核,考核時排名前十,屯長、團長各賞銀一兩,前三賞銀二兩,第一賞銀五兩,不過這期間,屯田不能耽誤了,否則不僅沒有賞銀,而且要受處罰,或是罰奉或是撤職。屯長和團練的升任必須依照各項生產指標和團練狀況來衡量。
至於參加團練的軍戶們,則有物質的補貼。一個月補貼糧食大米或者麥子一斗,年終還另有賞銀。而在考核之中,若是能獲得槍術、佇列的錢一百名,都有賞銀髮下。
'。。'
。。
第一百五十二章 教育為本!
第一百五十二章教育為本!
擴充人口的問題很好解決,但第二個問題,設立官學,卻是個大難題。
官學自古以來就有,推上去可以追到chūn秋時代,不過只是沒有形成體系罷了。不要以為只是現代才有什麼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初中、高中,其實比之現代,古代的教育一點也不落後,只是jiāo通和經濟的關係,因此才顯得讀書的艱難。
自隋煬帝推行科舉制度以後,因為即便是小mén小戶,窮困潦倒的一介泥腿子,他也可以憑藉這科舉一步登天,一躍成為高高在上的朝廷官員,由被統治階級轉變為統治階級,讀書就等於發財,就等於升官,因此教育自然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富貴之家各家都有家學、有私人先生,尤其是大官貴族,其中的家學更是媲美國學、太子監之類的高等學府;中產之家可以去知名學院負笈求學;至於小mén小戶,貧苦人家,也可以花上幾個錢,去宗族合力開辦的小私塾中求學。
另外,也有一些甘於奉獻的先生,自掏腰包開辦私塾,貧苦人家即便出不起錢,只要送上一兩個窩窩頭,盡點孝心,那也有可能求到學。
至於明朝,就更不用說了,不僅各種書院大行其道,就是開國之初朱元璋定下的官學那也遍地都是,基本上只要不是窮鄉僻壤,渺無人煙的地域,那都是有著官學的存在。
不過在這裡,卻不是軍戶們不願意進入官學,不願意把自己的子nv送進官學。誰不想自家後代多讀書,以後有出息,飛黃騰達?但是一來軍戶子弟的前途已經定下了,只能成為軍戶,世世代代不得脫籍,讀了書有什麼用?二來周世龍開辦的官學卻是著實令人失望,既不講四書五經,也不講千家詩百家姓,成日了除了認字之外,就是開設了一些史書、律令和詩詞歌賦,甚至於還開設有算術!
自家有錢還好說,都沒多少餘錢,學算術做什麼?而且就算學了算術,倒不如去商號店面裡面做學徒,既能學到算術,又能在一旁學會做生意,一舉兩得。
前番考慮了這麼多,最終周世龍考慮到了這些問題,下面的人也都頗有怨言,因此並沒有立即把官學建立起來,只是成立了一個福山軍校,用來作為士兵和軍官們的學校,認識一些字,順便貫徹一下他的思想,替士兵們做思想教育工作,洗洗腦。
當然,這些並不是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