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建業行 第一百四十四章 步騭(1)

合步騭之觀點的話。今日必定會給步騭留下不好的印象。想到這裡,黃尋於是斟酌地說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 】

“司空大人,自先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之學便是先漢統治之根基。

我師也常告誡於我,縱橫之術適用於解決紛爭擾亂之世,而太平之時當然是採用儒家之學更為合適。先漢武帝時董仲舒曾提出‘三綱五常’,此為儒家秩序之基準,我亦深為贊同”。

步騭聽完黃尋的話,不禁笑道。

“你這小子盡說些循規蹈矩之語。老夫不信,你身為縱橫派弟子,會是這麼個看法。你不必顧忌於老夫,你既然能將令師所授之言語,整理為如此華彩盛章,內裡定有腹鱗。

我希望聽聽你的真才實學,你莫再用這皮裡陽秋之語來搪塞於老夫了”。

黃尋聽到步騭所言,大腦急忙開動起來,然後說道。

“不知司空大人想聽何言?光說儒家之學,太過空泛,還請司空大人給尋一個指示!”

“你剛才既然提起‘三綱五常’,那就以此為論吧”。

“是,司空大人。那我就說說這‘五常’吧。五常為仁、義、禮、智、信,而‘忠孝’卻不屬之。我常以此為惑,於是問詢師父。

師父言:‘忠為奉君報國,而孝為贍敬父母’。此二者皆是人處世之本也。

‘五常’為君子之道,而‘忠孝’卻是人之共道也。雖有小人、君子之別,而君子、小人卻需共守‘忠孝’之本也。

昔張儀無信而欺楚,伍員不仁而復仇。此二人皆為君子所不恥,但猶能名傳後世,書功竹帛。此皆因張儀欺楚而效忠於秦,伍員復仇而盡孝於父。

此二人因行忠孝之節,雖失五常而猶能立於當世。死後之名,不絕我等後人耳畔之緣由,皆在於‘忠孝’二字也”。

黃尋說完這話後,步騭撫掌而贊曰。

“說得好!這才是我想聽到的妙論。黃尋,你能說出此語,老夫也相信那篇文章的確是出於你自己之手。

黃尋,既然你說君子、小人都需遵行忠孝之道。那如果忠和孝互相對立,二者只能擇其一而遵之。你會如何抉擇呢?”

聽到步騭問出這個問題,黃尋深感頭疼。在黃尋心裡,當然是爹媽排在第一了,盡忠怎麼能比得上盡孝呢?

但是黃尋現在是處於三國時代,而且面前的步騭可是一代大家,儒學大佬的身份。

黃尋要是說盡孝為第一,不知道會不會讓步騭覺得黃尋是個不忠之人,遇事首先會不為君上考慮。

如果讓步騭留下黃尋是,忠在孝之後這個印象。這個後果黃尋可承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