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起因是由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試圖完全控制位於b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援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透過革命上臺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而在1975年,美國國舳卿基辛格曾支援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
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rì,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援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藉口,抓住機會動進攻。
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領土糾紛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加上兩國長期存在著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係一直緊張,小的邊界衝突不斷。1978年伊朗生內『亂』,伊拉克支援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臺執政,煽動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推翻薩達姆政權。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臺後政局動dàn,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伊朗)美斷交的時機,對伊朗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援。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這引了後來里根『zhèng fǔ』的伊朗門事件。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戰爭中伊朗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儘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戰爭和使用化學武器,國際社會對其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
1982年6月,伊朗動的一系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鑑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
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妣導致伊朗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從1980年9月,硬生生的一直打到1988年7月,差不多是八年的時間,而現在也只是1986年,還有近兩年的時間才能結束呢。
而這場二戰後可以說是損失最大的戰役的最後,兩**費開支和經濟總損失能達到6000億美金,損失飛機、火炮、艦艇等數量驚人,打仗需要花費的,這個世界軍火永遠是最賺錢的,而林宇知道現在的伊拉克已經開始呈現不利態勢了,採取了一種‘以戰迫和,的策略,希望能『逼』得伊朗撤軍。
但是,林宇很清楚,伊拉克的算盤最終落空了,因為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是個十分強硬的人物,伊拉克採取的策略會在明年遭到伊朗的再度出擊,林宇可是知道,在這次兩個國家購買了軍火之後,兩伊戰爭絕對會再度升級,後面的才是重頭戲。
在林宇看來,兩伊戰爭前期已經過了,兩國常年儲備的軍火基本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