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之後,神策門外。
朱棣帶著七萬大軍威風凜凜的踏上了北伐的路程。
這一仗對朱棣至關重要,他勝了一切好說,如果敗了,先不說建文舊臣趁機動亂,那些藩王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打著平叛的幌子起兵可以說是家常便飯了。
別看寧王前些日子表現的忠心耿耿卑微至極,那是他沒得選,如果朱棣兵敗如山倒,他到大寧衛那些老部下里面振臂一呼,到了那個時候,結局是什麼樣的,就誰也不好說了。
其實朱棣也不想這麼早開戰,歷史上的他也是積蓄了很久的力量,等到位子坐穩了才發兵漠北,要不是因為蒙古突然發難打了他個措手不及,他也不會如此倉促的開戰。
蒙古也是瞅準了朱棣剛剛起兵造反,覺得他應該無暇顧及邊疆,想趁機撈點好處,趁著大明政權更迭咬下大明一塊肉來。
但是他忘了他面對的是朱棣,從小就跟著朱元璋常遇春等人出生入死,對打仗就根本沒在怕的。
同樣的,朱棣的對外策略大部分也是和他們這些人學的,這幾個都是些殺才,一個比一個狠。
這種事情朱棣要是退縮了,等到下去以後,老朱計不計較他謀權篡位不好說,但是一定會因為這件事兒往死裡抽他!
身旁的朱高煦和朱高燧也是控制不住的眉飛色舞。這一戰對他們的意義也同樣重大。
這是朱棣即位以來的第一仗,也是向天下秀肌肉的時候,他們要是能在其中立了大功,得到更多武將的支援,在加上下層文官們搖旗吶喊,朱高熾的太子之位怕是坐不太穩了。
明朝時期的武將可不像大宋那麼窩囊,打個仗還要讓什麼都不懂的文官指手畫腳,想幹個什麼都捉襟見肘,雖然後面老朱為了穩固江山,把驕兵悍將殺的殺,砍頭的砍頭。
但是到了朱棣這裡,他現在能掌握政權可是靠著兵權,而不是老朱賜予的政治合法性,沒了兵權,建文可是老朱欽定的國家繼承人,明朝的那些視禮法如命的官員和大儒能把朱棣罵的體無完膚!
這時候的武將個個都有著從龍之功,他朱棣的兒子又一個比一個有能耐,朱棣因為不是開國皇帝,也不可能像老朱一樣,大筆一揮把諸王都分封出去,反正不管是誰繼位,都得乖乖的給他老朱磕頭!
朱棣就不一樣了,他代表的就是他這一支的利益,封家裡那個四個混賬東西還好說,可天下這麼大,有很多人都還是和朱棣是一輩的,朱棣在的時候還好說,等朱高熾繼位了,上面有自己的叔叔伯伯虎視眈眈,下面有兩個兄弟不懷好意,要是有人學朱棣再來一次靖難,他可就真成了天下的笑柄了。
所以武將的支援也是朱棣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平日裡好像是文官壓著武將一頭,等到了真的打仗的時候,誰敢和武將們說個不字。
要是武將們真的鐵了心要跟著朱高煦,朱棣也不得不重新考慮太子的人選了!
三個人各懷心事,但總得來說都還是高興的,他們雖然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但總目標是不變的,就是贏!
但是朱高熅就不一樣了,愁眉苦臉的坐在馬上,沒精打采的垂著頭,身子固定在馬鞍上,隨著馬兒的行進左右搖擺。
朱棣看著他這副沒出息的樣子就氣不打一處來,全軍將士都看著呢,他倒好,擺出一副馬上要死的樣子。
本來按身份他就是個軍醫,沒資格和朱棣站在一起,但誰讓他是魏王呢,軍醫署的屬官也擔不起照顧他安危的責任,私底下求了朱棣好幾回,才把這位祖宗送走,朱棣沒辦法才把他帶在身邊。
朱棣給老二使了個顏色,朱高煦雙腿一夾,胯下寶馬快走幾步,走到朱高熅身旁,低語道:“四弟,全軍將士都看著呢!”
“看也是看你們,跟我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