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這次一路進攻威海,一路進軍朝鮮,算是正式大舉北伐前的序幕。
是為了在大舉北伐前佔據先機。
因為大明現在的目的不僅僅是要把建奴趕出關,而是要徹底消滅建奴。
這是崇禎皇帝朱由檢個人雄心的體現。
也是大明這個只有半壁江山的政權與南宋北伐不同的地方。
作為已經開始工業化的帝國,自然不能只滿足於把敵人趕出去。
而是要把敵人消滅並轉化為自己資本擴張的墊腳石。
首先是威海衛這邊。
從海戰來說。
威海衛的地理位置很重要,算是渤海灣的南部鎖鑰之地。
但從陸戰來說,威海衛偏離運河一帶太遠,不是什麼要地,何況在這個時代還不算富庶地。
所以。
多爾袞的滿清政權對威海衛其實沒有太重視。
不過,可以說,多爾袞的滿清政權還沒有意識到大明會北伐。
因而在防守上還沒有太上心。
當然,也許多爾袞不是不重視防禦大明,這可能也跟多爾袞自己現在手上已經沒有太多兵有關。
總之,現在在大明和建奴接壤地區,很多州府並沒有多少建奴重兵,只濟南、德州等在運河大城和要塞因為剿匪與必須要防備的緣故才駐紮有一定規模的八旗兵。
因此。
威海衛一帶現在可以說沒有多少的清軍防守,甚至連百姓都很少。
因為鄭氏集團在這一帶擄掠了不少北方百姓到淮安,再加上建奴糟糕的民政政策,使得許多百姓主動往南方逃亡。
所以,現在的威海衛十分荒蕪。
而周遇吉率領的近衛軍陸軍第一鎮也就很順利地進入威海衛的海域,饒過劉公島並且進入到了威海衛龍廟嘴。
建奴也沒什麼水師力量。
等周遇吉這陸軍第一鎮順利登陸一大半後,躲在龍廟嘴衛所裡烤火的建奴綠營把總官孟家興才得知從自己手下口中得知有明軍大船出現。
孟家興二話不說,直接決定先逃命。
於是,他也就立即捲起金銀細軟打馬往文登縣方向跑去。
因此。
近衛軍陸軍第一鎮順利在龍廟嘴登岸。
未發一槍。
一登岸,近衛軍陸軍第一鎮便立即開始向威海衛城方向進攻。
而威海衛城的參將其實還是前大明威海衛指揮使裴鴻體。
當年,建奴入關南下,裴鴻體和很多大明原衛所軍官一樣一轉眼就直接投降了建奴,然後搖身一變成了建奴綠營武官。
這也不奇怪。
大明從開國時起,軍事制度就是衛所制,所以全國各地有不少衛所。
這些衛所軍官早已不會打仗,本質上就是當地地主。
建奴一來,這些衛所軍官自然也就大多數直接投降。
而建奴自己本來就人少,還要組織大規模兵馬伐明剿滅農民軍和各地義軍,自然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接替這些衛所軍官在當地的統治,也就直接任命這些投降的衛所軍官繼續做官,繼續替建奴管理這些地方。
只是換了個名頭,衛所變成綠營,旗幟再變一下,但官兵還是原班人馬。
威海衛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這些年大明錦衣衛除奸司的人一直在策劃刺殺各類漢奸敗類。
但天底下直接投降建奴搖身一變成為滿清官員的漢奸敗類實在太多,所以像裴鴻體這樣的不算太大的漢奸基本上也就沒有被暗殺到。
裴鴻體絲毫沒有因為自己背叛了大明而愧疚。
儘管他現在還能繼續做這威海衛一帶最大的官,還是靠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