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表裡、虛實、寒熱)有所認識,總結了”八法“。華佗則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名聞天下,還創立了健身體『操』”五禽戲“。唐代孫思邈總結前人的理論並總結經驗,收集5000多個『藥』方,並採用辨證治療,因醫德最高,被人尊為”『藥』王“。”

“唐朝以後,中國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高麗、日本國、中亞、西亞等地。兩宋時期,宋『政府』設立翰林醫學院,醫學分科接近完備,並且統一了炎黃國針灸由於傳抄引起的『穴』位紊『亂』,出版《圖經》。金元以降,中醫開始沒落。明清以後,出現了溫病派時方派,逐步取代了經方派中醫。在明朝後期成書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標誌著中『藥』『藥』理學沒落。同一時期,蒙醫、藏醫受到中醫的影響。在『潮』鮮東醫學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例如許浚撰寫了《東醫寶鑑》。”

“中醫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其獨特之處,在於”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及辨證論治。主要特點有: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由陰陽兩大類物質構成,陰陽二氣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並時刻都在運動與變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兩者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之中,一旦這種動態平衡受到破壞,即呈現為病理狀態。而在治療疾病,糾正陰陽失衡時並非採取孤立靜止的看問題方法,多從動態的角度出發,即強調”恆動觀“。認為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天人合一“、”天人相應“。”

“人的生命活動規律以及疾病的發生等都與自然界的各種變化(如季節氣候、地區方域、晝夜晨昏等)息息相關,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及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程度不同,其體質特徵和發病規律亦有所區別。因此在診斷、治療同一種疾病時,多注重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並非千篇一律。認為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不論在生理上還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聯絡、互相影響的。因而從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現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多從整體的角度來對待疾病的治療與預防,特別強調”整體觀“。”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成就,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但是這並不代表五種物質,而是五種屬『性』。五行於中醫則體現了具備這五種屬『性』的人體五大系統的相互關係。木火土金水這五個符號分別代表肝心脾肺腎所統領的五大系統。中醫不是研究微觀的病毒細菌如何作用於人體的理論而是研究人體整體的各個系統之間的關係,並且透過中『藥』,按摩,針灸,甚至心理作用去調節各個系統之間的平衡,以此保持身體健康。

五行的互動作用包括:相生、相剋、制化、勝復、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景颯講到了這裡,一個白頭髮的老頭兒,卻是直接問道:“那麼什麼叫做中醫的藏象學說啊?”

景颯淡淡一笑,並沒有因為老頭兒打斷了自己的講課而有任何的不滿,她早就已經料到了,今天自己的講課絕對不會太順利,一定會有人,抱著想要來考教她一下的思想來的,而對於這一點,她一點都不會畏懼,她的話鋒一轉:“藏:指人體內的五臟六腑、奇恆之府,通稱為臟腑絕品天醫最新章節。象:一指”形象“,即臟腑的解剖型態;二指”徵象“,即臟腑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三指”應像“,即臟腑相應於四時陰陽之象。也就是透過外在”象“的變化,以測知內在”藏“的生理病理狀態,稱為”從象測藏“。即”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

“當然了,在這裡”臟腑“不單是解剖型態的概念,而是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在內的綜合概念。在中醫中五臟是指肝、心、脾、肺、腎,一般籠統功能為”化生和儲藏精氣“。六腑是指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一般籠統功能為”腐熟水榖、分清泌濁、傳化糟粕“。奇恆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