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不知現在還有沒有參與過洪武二十四年那一次戶籍編造的官員?”萬磊轉而向隨行的原明朝吏部尚書茹瑺問道,這個時候,各部尚書非但沒有被趕回家種地,多數還被任命為協助撫定江南政務大臣,很多還跟在萬磊身邊充為秘書。
“事隔十餘年,雖然有很多官員都已不在職,若是想徵召,還是可以找來的。”茹瑺馬上給出答覆,心中更是暗喜,因為萬磊這是在暗示他,要重新任用明朝的舊官,他作為原明朝吏部尚書,掌握著官籍,說誰行誰就行,誰不行就不行,這權力也是不小的。
“編造戶籍一事事關重大,非朝夕可為之。過年之後,會選出一部分參與過戶籍編造的官員北上北平,與民政部官員議定此事,希望各位能積極獻計獻策。”萬磊說完,一指這堆積得老高的黃冊,道:“這些黃冊就先放在這裡,選抄幾份作為範本,送到民政部去。”
“明白,屬下馬上讓人去辦。”眾隨行故明官馬上應命,他們不怕有事幹,最怕是沒事幹,因為沒事幹就等於是被淡出政壇。
“對了,讓原屬於明朝禮部的官員擬定一祭祀典禮,我近期內會到明孝陵祭拜洪武帝。”萬磊補充一句。
“祭拜洪武帝?”眾隨從都有些傻眼地看向萬磊,似乎不明白萬磊這是要搞哪一齣,他們可都是知道的,萬磊一向是最反感帝制的,這個時候怎麼又要去拜祭洪武帝,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嗎?
“洪武帝驅除胡虜恢復中華,陳綱立紀救濟斯民,於國於民都是有功的,帝制之害亦不可掩其功德,當受我輩敬仰。而明朝建立以來,多有保國護民之功臣義子,明朝雖有帝制之弊,亦不可掩其德。”
“大總統陛下為政明斷,甄善疾非,我輩佩服。”茹瑺等人立馬拱手行禮,因為萬磊此舉是在給明朝正名,同時也是給降官們正名,直接指出明朝敗亡是因為帝制之弊,與眾臣無關,這也就讓降官們心理少了一道疙瘩。
第398章 定鼎(十)
批判帝制與拜祭朱元璋這並不矛盾,帝制又不是朱元璋發明的,而且一個歷史人物也不能用簡單的好與壞來評價,對於貢獻,自然要肯定,對於過失,自然是要批判,只要是功績大於過失,那就值得推崇了。
朱元璋這個人怎麼評價,萬磊也不想多說,留給史官去研究,他只讚揚其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的功績,同時也不忘記批判其屢興大獄屠戮功臣的過錯。雖然有一些功臣看起來死得並不冤,不過牽連太廣,造成很不好的影響,大華民國有很多官員,就是這些受害者的後代,如果不澄清這些冤案,就是辜負他們的期望。
在萬磊的授意下,原禮部官員很快就擬定了一份祭詞,同時也備下了祭拜的禮儀。一切準備就續,萬磊就定於十二月初七前往孝陵祭拜。這一次祭拜是公開性的,所以訊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金陵城,又引一陣輿論狂潮。
而出乎眾人意外的是,遜帝朱允炆不但龜縮在宮城中不出來,還不發表任何意見,這也引來很多人的鄙夷,大嘲其是膽小怕事的龜蛋。
在輿論狂潮之中,卻還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一些不甘心失敗的人得知萬磊會出城去紫金山,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奉的機會,這些人暗中形成了一股暗流,試圖行刺萬磊。
十二月初六,萬磊依舊計劃早早地出了金陵城,隨行的除了一百名精忠衛之外,還有各級官員近百名,他們都是打馬前行,因為大華民國是有法令的,嚴禁官員坐橋,就連萬磊也得嚴格遵守。
這一路上倒也沒事,倒是很多百姓還是冒著嚴寒出城來圍觀,明孝陵離金陵城雖遠,但是沿途圍觀的百姓依舊不減,而早早趕到孝陵外圍觀的人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