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歸還是太年輕,要是再給他幾年磨練一番就好了。”北條氏康的眉頭微微皺起,緩緩說道:“最新的訊息,武田大膳前往千塚八幡神社,在甲斐高僧岐秀元伯主持下削髮為僧,法號德榮軒機山信玄,以後要稱他為武田大膳大夫入道信玄了。”
所謂德榮軒機山信玄的稱謂是武士們慣用的簡易稱呼,實際上院號、道號、法名的結合體,院號德榮軒、道號機山、法名信玄,這麼複雜的一套稱謂體系來自於日本佛教的傳統,以寺為耗的習慣流傳幾百年。比如本願寺證如、超勝寺実照、勝興寺芸承、瑞泉寺顕秀、光德寺乘賢、本覺寺定雲皆是如此。
武田晴信並非入寺出家。而是隻入僧籍而不入寺籍。他的道號“機山”與北條早雲的道號“天嶽”相似,同類的還有妙心寺前任主持明叔慶浚的“明叔”,即將擔任妙心寺住持的希菴玄密“希菴”,太原雪齋的“太原”,今川義元以前的法名梅嶽承芳的“梅嶽”也是這類。
這個傳統是來自大唐帝國,在唐朝文明昌盛的時代誕生許多高僧大德,比如南嶽懷讓的“南嶽”,馬祖道一的“馬祖”。黃梅弘忍的“黃梅”臨濟義玄的“臨濟”,黃檗希運的“黃檗”皆是如此。
以後武田晴信就不能稱這個名號,按照正規的院號稱呼應該是德榮軒信玄,就一如興福寺的著名武僧寶蔵院信榮便是如此,如果是惠林寺內記載的文書裡則會標註機山信玄,實際上剃度在家禮佛是那個時代武士的常識,持三皈卻不守五戒,本質上還是個披著僧人外袍頂著法號的武士,乾的還是殺人奪產的勾當。
“武田大膳大夫入道信玄,現在才出家是在表態嗎?那麼他要表達什麼態度呢?承擔失敗的罪責。表示退讓的態度又或者表達不服輸的精神?”北條氏政苦苦思索著。
“應該是不認輸吧!認輸的話,武田家的使者應該在春日山城久候多時才對。這兩個月一點動靜都沒有,如今卻突然剃度出家,一定是還不甘心失敗的。”北條氏康不以為然道:“就算他再不甘心又能怎樣?這一敗把武田家積攢幾十年的精氣神全部打掉,兩代人積攢的精華散去大半,人心散了再怎麼努力也是無濟於事的。”
“照父親這麼講,武田家就沒有一點反盤的機會了嗎?可是孩兒覺得他們還有機會啊!”北條氏政害怕威嚴的父親誤會他的想法,匆匆解釋道:“孩兒的意思是就沒有復起的機會嗎?孩兒覺得他們還是有機會的呀!畢竟信濃半國還在武田家手裡,甲斐還有許多年輕的武士,咬咬牙堅持五、七年,挺過這道檻或許還有再興的機會也不一定!”
北條氏康很清楚自家小子在想什麼,明指武田家能否走出困境,其實則是暗喻北條家應該堅持支撐下去,不管他的想法是對是錯都不應該打擊他的積極性,於是他讚賞的表示:“武田家還是有希望的,不過難度很大不太容易實現,反觀我北條家的情況就要好很多,隱忍三年五載實力即可實力盡復,你所要做的是儘快恢復我北條家的元氣,在實力為復之前不可挑釁越後,不要試圖染指上野,明國先賢有言韜光養晦便是這個意思。”
“孩兒明白……等等!”北條氏政驚訝的抬起頭,看著父親格外慈祥的面龐,驚慌道:“父親是說孩兒要做的?為什麼不是父親做,而是……而是孩兒做。”
“因為為父已經下定決心,新年正旦的朝會上宣佈正式隱退了……提前知會新九郎也好讓新九郎你多做準備,一眨眼新九郎已經長成二十多歲的大人了,本家這二十幾年的奮鬥沒有辱沒你曾祖與祖父傳下來的基業,現如今這份重擔交給你來承擔,一定要好好幹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