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磨他的不是蝗災,蝗災也折磨不到他,一方面他的官職是總督,全稱為總督軍務兼理糧餉,蝗災是民政。
而另一方面,滅蝗的工作雖然確實很複雜,但是對這個年代陝西的地方官員、在衛武官來說,還真算不上什麼大事兒,只是他們人生中遇到所有問題裡最容易解決的一個。
至少這事有例可循,只要把它當成事,依照過去處理成功的例子去辦,它就真能辦成——這年頭再也沒有這麼容易解決的問題了。
折磨洪承疇的是蝗災帶來的次生問題,他要兼理糧餉,可是蝗災過境,哪兒還有糧餉?
其實這時候絕望的不僅僅是農民軍,洪承疇這些大明官員也很絕望,只是絕望的地方不一樣罷了。
擺在洪承疇面前的,是一個被打爛的陝西,各縣、府,在職官員不到一半,而且一旦這個官死了,或者升調了、貶謫了,就很難再找到繼任者,西安知府、陝西督糧道,這都是權勢大過天的實缺,硬是能空個一兩年沒人補。
具體絕望到什麼程度?
洪承疇過去有個同僚叫劉嘉遇。
在陝西做官的時候,他管糧政、劉嘉遇管郵政,不免要打交道,關係談不上太好,屬於敬而遠之……洪承疇很少眼氣別人的際遇,這個劉嘉遇就算一個。
劉嘉遇是邱縣人,有才學、頭鐵、運氣差、命格硬、脾氣大。
這人很任性,剛當知縣就得罪御使;進兵部,得罪魏忠賢;當官離家遠了就不去,閹黨五虎之首、兵部尚書崔呈秀要奪情,還被他臭罵:不祥之身。
偏偏就這個人,得罪魏忠賢是因為魏忠賢仰慕才幹,給他連升了兩次官;為官被舉了四次卓異,朝廷讓舉薦官員,二十個人有三個舉薦的都是他。
蝗災、積桉,處理得手到擒來;山海關軍需、天津衛船隻,一點不是問題;陝西的郵政,辦得很好,到山西去,他甚至還拖著病體跟流寇打了仨月。
到哪兒做官,就到哪立功,但凡收收脾氣,沒準早入閣了。
這樣一個人,現在怎麼樣了呢?
死了。
前年死的,在宣府懷隆兵備道任上被活活累死的。
因為連年戰爭之下,朝廷機器已經運轉不靈,地方官員如果不是那麼有才能、不是那麼有氣節,在任時懷有一點湖弄事的心態,只幹自己能幹的、只管自己能管的,對其他工作佛系一點。
如果不遇上後金入寇、流賊大掠、農民起義這種大事,幹滿一任並不難。
遇上了算點背嘛。
不可能每個人都有力挽狂瀾的心思,即使有這樣的心思,也不可能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能力與才幹。
可要是較真起來,做個好官,那積壓的問題就算把人累死,也幹不完。
洪承疇如今面臨的也是這種情況,寧夏和固原,已經空虛到沒邊兒了。
固原這個軍鎮的空虛不必多說,那是陝西大起義夢開始的地方。
其後八年裡更是命途多舛,劉承宗把那搶空了,出身固原的軍兵將校是元帥府的中堅力量,楊麒和李鴻嗣等官軍將領又一股股地從那抽調兵力平叛。
如今整個固原鎮就談不上設防,否則一山之隔的靜寧州也不至於直接倒向元帥府。
相較而言寧夏鎮的情況要好上許多,早前一直能自給自足,兵力、甲械、城防工事,可謂三邊翹楚。
直到去年,涼州的堅壁清野向中衛遷徙了六萬多口人,緊張的安置工作做下來,讓寧夏顯得捉襟見肘,隨後一場蝗災毀了一茬糧食,情況就不一樣了。
兵餉兵糧補給不上,戰馬倒斃、器械丟失的比例越來越高,下營閱操請假的軍兵越來越多,不止一次有武官給洪承疇反映,再不發糧餉軍隊就沒法帶了,那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