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啦!說不定是真的哦?不然後世為什麼沒出產那種怪物了?沈洛年一面胡思亂想,一面暗暗好笑,又不好意思笑出來。
“不是雙修之法,是以道入武之法。”葉瑋珊淡淡地插嘴。
“其實說雙修之法也不為過。”李翰微微一笑說。
“那是你們。”葉瑋珊不讓地說:“道武門可不是隻有兼修一派。”
“也有道理。”李翰輕輕搖了搖手,表示不想爭執下去,轉頭對沈商山說:“見笑了,確實用”以道入武“來形容,比較精準。”
“原來如此,請繼續。”沈商山拿出一本小筆記本,在上面作著紀錄。
“過去歷史流脈已經失傳,漢末哪些人學過以道入武之法,今不可考。”李翰認真地說:“不過道武門武技有個特色,不重視姿勢、體態,比如說……沒有所謂的”馬弓步“,也沒有所謂的”架子“,只專注於快、狠、準三訣,若把準度和速度忽略,只看外觀,戰鬥的時候,會和沒練過武很像。”
“可以說說為什麼會這樣嗎?”沈商山還是第一次聽見道武門人闡釋自己的武技,忍不住問。
“沈先生可聽過道武門的炁功?”李翰說。
“當然。”沈商山說:“聽說和一般氣功寫法不同?”
“嗯,其實同音同義,只不過用這個字,可以更清楚表達正確的含意。”李翰一轉話題,又說:“一般武術,收放過程間很重視全身力量的貫穿和支點、槓桿原理,在數千年的演變下,找出了某些特別穩固、或特別容易借力發力、或特別容易閃躲騰動的姿勢動作,以此為基準,創出各種不同的招式……比如一個沒鍛鍊過的普通人,隨手揮拳,可以發揮出大概四、五十斤的力道,但如果姿勢正確、立馬沉腰、全身氣力串起,則不難超出百餘斤;防禦也是一樣,適當的姿勢,可以承受更大的力量,這就是一般不練炁的武術,招式運用的攻防原理。”
說這麼多幹嘛?葉瑋珊瞄了李翰一眼,不過說實在話,葉瑋珊雖屬道武門,卻也不明白這些道理,倒亦有三分興趣想聽下去。
沈商山當然更是連連點頭,一面說:“果然如此,那為什麼道武門會不同呢?”
“以同樣的例子來說明。”李翰說:“道武門的炁功學會後,只要以炁運勁,馬上可增加千斤力道,那麼隨手亂揮的一千零三十斤,和立馬沉腰的一千一百斤,差別已微乎其微,如果隨手亂揮速度比較快的話,當然亂揮,何須在意架式?”
“一千……?”沈商山愣在那兒。
“只是舉例而已,和個人體質、修為仍有關係。”李翰說。
“我明白了……”沈商山一轉念說:“不對啊,我曾聽說,其他武術也有練氣功,但沒有這種理論。”
“這就是由道入武的特色。”李翰說:“其他宗派固然也會修煉炁功,但只能由一點微末炁息開始培養起,慢慢循序漸進,如此一來,終其一生也未必能達到道武門入門弟子的境界,更別提能不能在一、二十年內,讓炁功威力大於肌力……這些招式自有其存在的價值,只不過道武門人用不著而已。”
李翰說到這兒,轉頭看著葉瑋珊微笑說:“這些事情,白宗應該也很清楚才是,葉小姐怎麼似乎有點疑惑?”
不知道不行嗎?葉瑋珊正感惱火的時候,卻聽沈洛年開口說:“白宗是專修脈,瑋珊專煉外炁,對招式動作沒興趣,不知道是正常的,但一心就很清楚。”
看著眾人目光望向自己,沈洛年接著說:“我的匕首招式就是一心教的,所以動作會像道武門的動作,就這樣而已。”
“確實從你身上感受不到炁息。”李翰臉色凝重地說:“但你體能和速度,卻和正常人差異太大,倒像已經變體的人,而且你還沒解釋看透妖炁的問題,非變體者如何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