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動人,合情合理。她邏輯縝密,是啊,處罰一個人,究竟是要折磨他,置他於死地,還是處罰後,讓他明白做錯事的代價,以後做一個好人?漢文帝看了信,明顯接納了緹縈的觀點,或者是,緹縈引發了漢文帝的思考,他把大臣召集起來,對他們說,犯罪的人,確實應該受到責罰。但責罰的目的是為了不再犯錯,改過自新。現在人們有了過錯,我們的法律,往往沒有教育他,還沒來得及讓他們知道為什麼錯,就處以重罰。肉刑,或者割了人的鼻子,或者砍了人的腳,即便他們以後想改過,身體的原因,也沒有辦法正常生活了,想做善事也做不了,而心中恨的情緒累積,更不會悔過了。漢文帝建議,大臣們開動腦筋,想一想更好的懲罰方式。
“此外呢,緹縈救父展現出的孝心與漢文帝以孝行天下的政策不謀而合。在中國的二十四孝故事中,漢文帝為母親薄太后嘗藥的故事,排第二。薄太后出身不好,嫁給劉邦前,曾是漢軍敵人的妻子,嫁給劉邦後,不受寵愛,早早的帶著漢文帝去封地代國低調生活。母子倆相依為命多年,感情極深。漢文帝登基後,尊奉母親為皇太后。後來,薄太后病了,一病就是三年,三年間,薄太后吃藥,都是漢文帝親自為她為煎的、熬的。藥煎好了,熬好了,漢文帝還要嘗一嘗,味道苦不苦?溫度高不高?他嘗過,才端給薄太后母喝。孝順的漢文帝遇見孝順的緹縈,怎會沒有共鳴呢?想把‘孝’推廣,讓‘孝’成為天下人共識,在天下營造一種和諧、團結,家國一體,孝自然會忠氛圍的漢文帝,自然會樹緹縈為典型。”陳雨認為還是不能只說故事,還是要說說故事背後的歷史邏輯。
“他們想出來什麼更好的懲罰方式?”朗甜甜嗦起指頭,這意味著,她開動腦筋了。
“漢文帝廢肉刑是中國法制史上的大事。漢文帝讓大臣們商議,替代肉刑的法子。大臣們擬定一個辦法,將肉刑改用打板子。原來判砍去腳的,改為打五百板;原來藥割鼻子的改為打三百板。聽起來還不錯哦!漢文帝採納了大臣們的意見,廢除肉刑。肉刑殘酷,還有哪些刑罰太殘酷,不合理?對,還有連坐,一人犯錯,全家一起坐牢,小朋友們想一想,你的表哥的堂妹在書店偷了一本書,和你有什麼關係?她被判坐牢,你也進去了,冤不冤?漢文帝一想,把連坐也廢除了。沒有緹縈,肉刑、連坐還得施行很多年,有多少的無辜人會坐牢,有多少罪不至此的人,會變成殘疾?這是緹縈的功勞。”
“緹縈好厲害啊!”朗甜甜隔著時空,為同性前輩鼓起掌來。
“當然,廢肉刑,法制的改革不是一步到位的。”陳雨拍著朗甜甜肉乎乎的小胳膊,“肉刑有四種,漢文帝廢除了其中的三種。替代肉刑的是打板子,可是打板子也有打板子的問題,犯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執行打板子的公務人員下手輕重也不一樣,一些犯人被打上三百五百板,就直接被打死了,打板子刑罰剛施行時,比肉刑似乎更猛烈,漢文帝的兒子漢景帝登基,發現了這個問題,把打板子的刑罰又減輕了些。緹縈的一片孝心,無意間為全國人民做了件好事。減輕刑罰,沒有帶來犯罪率的上漲,百姓們反而更自覺,遵紀守法,好好過日子。文景二帝時,據記載,全國一年的刑事案件才四百件,這是非常低的犯罪率了。緹縈因司馬遷,因《史記》,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一個經典的勇敢少女形象。她有文化,有膽量,有運氣,她會上書,還遇到一位通情達理的好皇帝,最終,她沒有做官家的奴婢,父親淳于意也沒有被施以肉刑,大結局是美好的。淳于意在囚車上說,五個女兒還不如一個兒子,代表了當時及後世許多重男輕女家庭的觀點。然而,最小的女兒居然救了他,東漢史學家班固還專門為緹縈寫詩,他說,百男何饋饋,不如一緹縈。”
“百男何饋饋,不如一緹縈,”朗甜甜喃喃重複著,“媽媽,什麼叫何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