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紅利效應對經濟和需求的推動作用下,大宗商品將處在一個長期的多頭走勢當中,選擇適合的低點,長線逢低做多,是對大宗商品進行長線投資的最佳思路。
實體投資
隨著人口紅利對經濟的推動,社會需求會得到提升,同時消費者的年齡結構也會發生變化。目前社會主流消費群體由70、80後構成,其未來的年齡結構將不斷年輕化,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有著不同的消費傾向。在未來的產業結構中,服務業的比重仍將逐漸提高。因此,在服務業中進行適合80後群體消費傾向和習慣的投資,將是不錯的選擇。
同時,職業能力的提升需求,將促進各類教育培訓產業的進一步延伸。在教育行業中進行投資也符合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趨勢。
隨著人口紅利的作用的減退,人口結構中的老齡比例也將逐步提升,但這並不必然帶來儲蓄率的下降,相反極有可能使儲蓄率進一步上升。據統計,絕大多數情況下,新進入老齡階段的人往往都有較高的儲蓄率和儲蓄傾向。這種高儲蓄率傾向將提升社會資本在經濟發展中所佔的地位,相應地,股權類資產仍有增值的空間。在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同時,生物工程方面的課題將得到有效突破,這對於人類健康狀況的改善和生命週期的延長,都將起到重要作用。健康是生命之本,所以可以考慮在生物技術領域進行戰略型的股權投資。同時,醫藥、保健類的產品的需求會得到進一步的延續,該類股權投資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回報。
屆時,房地產方面的需求將出現明顯的減弱。我國所施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也必將導致未來新增人口數量的下降,由於房地產屬於固定資產,有較長的使用週期,而獨生子女的父母,甚至祖父母、外祖父母此前可能均有房產,獨生子女作為繼承人,在自住和投資需求上,都會極大地得到滿足,由此致使房地產的需求出現明顯的減弱,在房地產領域進行新的投資並不合適。
在實體投資領域,由於人口老齡化,一些保障性的社會服務產業將得到蓬勃的發展,社會保障性的產品具有更大的需求空間。
無論從生產、消費還是儲蓄角度來看,人口紅利都將長期成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利好因素。我國經濟目前正處於人口紅利回報最豐厚的時期,我們每個人都應充分利用這個歷史賦予的良好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