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徐徐,吹動枝葉。 偶有碎葉三三兩兩隨風而落,打在朱允熥的肩頭。 他獨自一人坐在御花園的樹叢之下,無聲的望著眼前秋日的園景。 準確的說他不是在看景色,而是在看不遠處依舊不時有讀書聲傳來的文華殿。那是他當年讀書的地方,也是他在這紫禁城中呆得最多的地方。 昔日他讀書不用功時,劉三吾便會板著臉在他的耳邊怒斥,“殿下忘記了大明開國的艱難嗎?忘記了故太子的壯志嗎?殿下將來是要做隋煬帝嗎?” 還有那次,他自以為聰明在老爺子面前提起博彩,結果老爺子龍顏大怒,命人把他拉到殿外打板子。劉三吾跑前跑後,急得滿頭大汗,心痛之色溢於言表。 他和朱允熥的故事,還有許多。 多到一旦記憶湧起,就塞滿了思緒。 劉三吾前朝大元時為廣西靜江路學政提舉,身份清貴地位超然。洪武十八年入朝為翰林,而後幫著老爺子制定科舉,勘定御製大誥,編纂圖書。 可以說從老爺子廢除丞相之後,文事上多依仗其人,是名副其實的幕僚參贊,不然老爺子也不會把教導皇子皇孫讀書的這等大事交給他。 他更是朝中清流的領軍人物。 他是位好老師,也是可以說是私生活沒有缺點的謙謙君子。 不過人都是有私心的,他教過朱允熥讀書是有實無名的帝師。所以他的內心深處,也想著讓朱允熥親近文臣,親近清流。 朱允熥和他師生情分的拐點,就出現這裡。 清流可以有,一個國家不應該更不可能只有一種聲音。但這個國家,更需要的是實幹的官員。 風,忽然大了,一片發黃的樹葉落在他的肩頭。 他用手輕輕捻起,看著樹葉上已經乾枯的紋路,然後撒手讓樹葉被風捲走,消失不見。 隨後,他再次開啟劉三吾的遺折。 “皇權天授,帝王乃是天子,乃天下之主。” “然帝王更是天下臣民之表率,皇上做事除了急切之外,頗為隨心所欲,不願遵循禮法。” “禮法非繁文縟節,而是規勸其身正其言行。帝王不循禮法,則朝綱亂。朝綱亂則天下亂,天下亂則民不安。” “皇上登基之後,不喜清流空談,多喜官員實幹。” “清流空談或許非治國之策,但亦能廣開言路。” “容清流,是容天下讀書人說話的嘴。以防皇上萬事皆乾綱獨斷,剛愎雄猜。” “且,上喜實幹,比上行下效,官員多以政績博皇上之心。” “或大興土木,或為實幹之名而耗費民力。民力有限,當珍之慎之。” “真實幹可興邦,假實幹則殘民,且成酷吏,往皇上三思慎重。” “古往今來帝王多以仁孝治國,皇上仁孝之心日月可鑑。然皇上自幼在太上皇身邊耳濡目染,太上皇性情剛烈好酷刑重責。而天下安定久矣,暴烈之法非長久之道。” “殺心太重,更是百害而無一利。” “皇上非開國之主,治國不可與太上皇如出一轍。若學其法,恐本末倒置,損傷賢名。” 看到此處,朱允熥平靜的臉上露出些微笑。 “好你個劉三吾,竟然在摺子裡把皇爺爺都給編排了!” 奏摺裡的文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細細想來,倒也不無道理。 這個國家有著巨大的慣性,凡事真的不能操之過急,而且千百年來形成的規矩和理念,也更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更改。 對此朱允熥深有體會,真真是牽一髮動全身。 每個人都想當改革者,可如此龐大的帝國,如此悠久的歷史,如此眾多的百姓。盲目的改革就是不負責任,甚至可以影響到國本。 所以他才沒有登基之後,馬上著手推行種種新政。 遺折已看到了最後,上面的字跡顯示出力竭之勢。 “罪臣回鄉之後,日日三省己身,一生仕途半世高官仿若一夢。罪臣臨老晚節有汙,乃是臣犯了貪慾二字,又忘記了明哲保身。” “罪臣年邁,八十有餘,能有如此壽祿已是天恩於我。是以臣死後,儉葬鄉梓,一口薄棺兩卷古書足矣。” “臣知陛下對老臣優渥,臣懇請陛下,勿予老臣諡號勿給老臣子孫封賞,清正家風方為根本,陡然富貴則子孫有患!” “臣,劉三吾叩首再拜。” 風